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包身工(包身工的作者是谁)万万没想到

这位抗日小英雄牺牲时年仅13岁,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与作曲家劫夫,以阎福华为原型共同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包身工(包身工的作者是谁)万万没想到

 

一篇保留至今的课文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就被编进了小学课本,王二小成了一代代少年儿童心目中的抗日英雄王二小本名叫阎福华,是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人这位抗日小英雄牺牲时年仅13岁,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与作曲家劫夫,以阎福华为原型共同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儿歌传遍了大江南北,王二小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一篇悄然删去的课文  《包身工》是夏衍于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反映了一群乡下女孩在上海东洋纱厂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残酷迫害。

瘦弱的“芦柴棒”、凶残的“拿摩温”,以及“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的控诉,令人印象深刻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的课本中,此文已被悄然删去  一篇新近入选的课文  《难忘的一课》于近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文章描写了抗战胜利后,台湾高雄附近一所乡村小学里,教师满含深情教学生学习中文的动人情景,与法国作家都德的名作《最后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台湾光复后,日本殖民统治结束,文化枷锁被打破文章里3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一篇引发争议的课文  2005年,“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上海市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删除此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网上调查显示,95%的网友反对删除,认为“红色经典应该教育子孙万代”此后,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丢,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仍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使用。

(来源:解放军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