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经典重庆论坛(经典重庆论坛畅谈重庆)深度揭秘

论坛共分16个环节,汽车行业,70多位嘉宾参与演讲互动,他们在开、闭幕式上的精彩演讲,看各位大咖如何共话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

经典重庆论坛(经典重庆论坛畅谈重庆)深度揭秘

 

2023年6月8日-9日,以“在变革的时代 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组委会主办论坛共分16个环节,汽车行业,70多位嘉宾参与演讲互动,他们在开、闭幕式上的精彩演讲,看各位大咖如何共话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

(来源:网络 侵删)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电池产能严重过剩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页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70%-80%70%以上的中国品牌、90%以上的新势力将面临关停并转汽车行业整、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边界正在重构,有相互渗透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

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中国汽车进入微增长阶段,车市进入淘汰赛中国汽车虽然还有发展空间,但是也存在危机,将告别两位数增长,进入微增长阶段;车市进入淘汰赛;自主品牌掌握“大三电”的话语权;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快速迭代,Robotaxi 未来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等。

谈到了对汽车行业“价格战”的看法,认为需要规范市场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曾庆洪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关键历史节点,并提出了五个行业大趋势。

这些趋势包括:告别高增长黄金时代,市场将进入长期激烈竞争状态;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进行,部分国际品牌和自主品牌将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自主品牌将全面掌握主流价格区间的电动汽车和"大三电"技术话语权;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将快速迭代发展,rebotaxi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汽车制造商将向数据公司和软件公司转型,基于客户体验的研发和服务将成为核心能力。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华为不造车是不单独造车余承东称,2030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接近100%同时竞争下汽车企业会越来越少,也许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5家。

未来的头部车企,每年产量达不到500万辆甚至1000万辆,将很难立足“中小厂商可能被大的厂商兼并重组掉,未来能活下来的企业每年的产量达不到500万台以上或者达不到1000万台以上,就很难在这个时代立足”余承东指出。

目前,国内的汽车厂商中,还没有任何一家车企的产量达到该级别对于“华为不造车”,余承东表示,华为不造车的意思是不单独造车,而是和车企联合造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安全必须排首位 安全是电动汽车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品质,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必须要把汽车的安全科技投入排在第一位。

对汽车企业而言,虽然做不到百分百的安全,但对汽车安全的重要性认知必须排在首位吉利不是简单地打价格战,但吉利必须保持价格优势吉利在严格的成本控制前提下,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尤其是企业的道德战。

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中国车企要规范行为文明竞争,不要吹牛车企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吹嘘一些纯粹技术的东西,以至于违背物理基本属性他强调,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崛起,要规范行为、文明竞争:真正的竞争是工程师之间的对决、技术的对决,而不是在这之外的东西。

尹同跃表示,汽车是人命关天的产品,所以绝对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他回忆起年轻时曾被奇瑞第一任董事长詹夏来反复教育“少说多干、不许吹牛”,以至于“中毒很深”尹同跃认为,把一些纯粹技术的东西吹出去,乱讲一些违背了物理基本属性的东西是“不好的”。

他强调,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崛起,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文明竞争,真正的竞争是工程师之间的对决、技术的对决,而不是在这之外的东西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新能源汽车彻底替换燃油车的时段很快会来到丁磊表示,目前,汽车再次成为朝阳产业,特别是在中国。

汽车在这么卷,表明它是朝阳产业如果不是朝阳产业,不会那么多资本、那么多资源进来卷丁磊强调,2000年的时候汽车进入家庭的渗透率是小于10%的,超过10%以下马上就上去了新能源车也是,低于10%的时候确实是比较慢,但是今天已经到30%,相信很快就会到一个彻底替换燃油车的时段。

这个市场机会比当时进入家庭还要大,因为它要把现在中国3亿燃油车的保有量全部替换回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全世界有14亿燃油车,中国一年3千万台,不知道多少年才把它替换回来所以这个市场、这个赛道长期来看是一个朝阳产业。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两年是智能汽车更新周期 跟上节奏才不会落伍今天大家都说汽车行业很卷,原因在哪里呢?从电子行业去看竞争激烈程度一定大于汽车,从所有研发人员的加班可见一斑汽车行业的人,可能一下子就觉得不习惯,卷、浮躁,天天打价格战,不断天天在降价、算成本,原来的汽车行业可能竞争就没有这么激烈。

看现在的汽车,后半段是智能化、网联化,看整个核心的零部件进化的速度也非常快,基本上都是在18-24个月上汽集团副总裁杨晓东:需求和创新相互推动汽车新格局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内外汽车产业产生新格局的两大最关键驱动力。

这两大关键驱动力实际上也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市场需求推动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产生新的产品体验并推动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杨晓东表示,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

杨晓东介绍说,在新能源这一新赛道上,上汽集团刚刚发布战略,三年,到2025年要完成新老赛道战略发展的切换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 张兴海:做强供应链才能够支持整车企业做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一定要形成规模量才具有竞争力。

没有一个企业能同时具备智能化、网联化及电动化方面的领先核心能力,记住是“领先的核心能力”,靠企业单打独斗是没有盼头的,只有开放合作、深度融合,包括整车与整车之间、整车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当前汽车行业的百团大战愈演愈烈,行业正在加速内卷。

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经济下蓬勃发展,今天的成就真的来之不易,要取得整个产业的发展,我们各自需要看好和守住自家的家门,讲诚信、讲底线、讲规则,敬畏质量、敬畏生命、敬畏用户、敬畏资本、敬畏投资,恶性竞争将毁掉企业、将毁掉这个行业。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陈昊: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把握行业发展的新格局,抢抓历史发展新机遇新能源智能汽车成为产业竞争新高地,在激烈的技术、市场竞争中,汽车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面对行业的巨变,东风公司加快科技升级,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面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基本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和商品布局,平台技术和资源的体系能力基本形成,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卷未必是一件坏事外部的卷带动内部的卷其实是件好事,会加强企业危机感为此,这个时期关健字是“熬”,熬得过就春暖花开,熬不过就卷铺盖走人,如何熬:降本增效,聚焦常态二是“乌卡时代”的迷茫,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伴随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要在若干变量中找到不变的东西,实现错位竞争。

三是需求变化的迷局,汽车的本质还是不是代步工具?自动化和电动化到底赋予了汽车怎样新的价值?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思考透彻,就别慌乱做产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要把新能源做好抓住两点卷不一定是坏事,在卷的过程中,最终获益的是消费者,因为技术会越来越好,消费者的体验也会越来越好,无形中助力了汽车的发展。

在如此卷的时代里,要想把新能源汽车做好,邓承浩强调2点: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目标;二是强化体系能力,在变革中找到自己成功的卷王之路而为了在这场内卷竞争中获胜,深蓝汽车将在未来5年投放6款产品,逐步站稳市场脚跟。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与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开幕的同一天,2023年6月8日,在比亚迪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王传福表示: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不竞争不会有繁荣,竞争才有优胜劣汰企业制胜首先要有核心科技,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的概率很小。

其次,要有好的战略方向,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5年,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王传福认为,企业想在“淘汰赛”中胜出需要掌握三种能力,分别是核心技术、战略方向、快速决策机制其中,核心技术是第一要素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是一场技术革命,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才能活下来;只做简单拼装的企业,活下来的概率很小。

企业家如何拥抱下半场?市场之变,从过去美、日、德、韩、中等同分市场,到今天国产品牌坐拥半壁江山;趋势之变,行业告别高增速时代,不重视产业链的车企将艰难求存;策略之变,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当时;

全球汽车产业已经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了电动新能源智能时代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四个维度:首先,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其次,要做好“协调”大文章。

第三,要始终贯彻绿色理念第四,用开放的姿态和全球化的格局达成共享的根本目的中国汽车国际化已告别“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进入了“双向奔赴”新阶段,跨国车企本地化战略步步深入,中国车企全球化步伐也不断加快,既有利于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红利的普惠。

下半场,我们站在新能源新汽车时代的门口,而高质量发展是唯一的门票(图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侵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