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罗生门读后感(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






首先,说一下罗生门故事梗概:


日本平安时期,京都连连遭灾:地震、龙卷风、大火、饥荒,等等,很多人死亡,仆人被雇主解雇,社会经

罗生门读后感(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

 

首先,说一下罗生门故事梗概:

日本平安时期,京都连连遭灾:地震、龙卷风、大火、饥荒,等等,很多人死亡,仆人被雇主解雇,社会经济严重衰退,盗贼蜂起,那些死亡而无人认领的死尸,都被托运到一个叫罗生门的地方。在罗生门,一个失业、面临生存和死亡的的仆人遇到了一个为了生存而拔女死尸头发的老太太,经过内心的一番善与恶的交战后,仆人成功说服了自己,为了生存,也剥掉了老太太的衣服跑了。

事情就这样。

下面是读后感。

老太太用女死尸生前卖假货的行为,解释了自己抓头发行为的合法性,其一,对方不是什么善类,对待非善类,如此做法没啥善恶之分。其二,对方应该能理解自己的这种行为,为了生存,大家都是逼不得已的。仆人又用老太太的这套逻辑成功说服了自己剥光老太太衣服的合法性,不这样做,也得饿死,你也应该了解我。

在罗生门,每个人都面临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那就是生存还是饿死,如果要活着,就必须沦为强盗,否则就是死,反正只有一个选择,非此即彼。然后,每个人都在定义善和恶的边界,给自己一个强大的理由,以此来证明自己为了生存而选择为盗的合法性。

每个人做出行动之前,都先找出别人恶的证据,然后,自己施恶于恶人,对方也不是什么善类,这样做不构成恶,非要责怪,反正对方为恶在先,能够理解自己。

这里,在罗生门,仆人和老太太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为善还是为恶,跟别人的行为无关,而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跟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关,自己就是自己的那杆秤。

其实我不是读的很懂。跟文中当时时代背景有关。仆人和老太太,死掉的卖鱼女都属于什么阶层人士?这个天灾年代,哪些人群最容易被威胁到生命安全?什么人最容易死亡,被拖来到罗生门的是哪个阶层的人群?是社会最底层。

死去的卖鱼女代表:贩夫走卒迎浆卖车之流。

天灾来临,社会经济严重衰退,被雇主解雇的仆人代表:打工者。

老太太代表:老弱群体。

反正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当社会发生天灾,饥荒,经济严重萧条时,这些人的生命安全最先受到威胁。

这些弱势群体的归宿就是走到罗生门,罗生门是他们的宿命,这样一些底层人士,走到人生的罗生门时,在面临饥饿、变成强盗和死亡时,竟然还以善恶的边界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合法性,虽然最终选择了盗者生存,但我觉得他们还是没有泯灭思考善和恶的能力。

注:罗生门原为日语,后用来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现在通常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