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完整译文)真没想到

本篇介绍道教的典籍概况  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完整译文)真没想到

 

本篇介绍道教的典籍概况  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免此垄亩;又有损於精思,无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志衰颓,正欲反迷,以寻生道,仓卒罔极,无所趋向,若涉大川,不如攸济。

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秘,不审道书,凡有几卷,愿告篇目” 有人说:"我面壁苦读,拘泥于儒家学说,只知道有五经、三史和百家言论,以及浮华的诗赋,没有益处的短文,用尽心机,保守儒道,已经有些年头了而此生偏碰上多灾多难的命运,动乱不止,干戈不断,文章经术不被看重,白白地浪费了功夫,苦苦思索,穷智究虑,却不能从中取得官俸,免于耕田种地;还对精神有损害,于寿命没有补益,头发已经花白,预示了暮年的消息,平素的志向已经衰颓,正想迷途知返,去寻找求生之路,时光仓猝,前途渺茫,如像要横渡大河,却不知从哪儿渡过。

先生既已观看了三坟五典,又兼遍读奇妙的秘术,不知道学习道术的书籍共有几卷?希望您告诉我有些什么篇目”  抱朴子曰:“余亦与子同斯疾者也昔者幸遇明师郑君,但恨弟子不慧,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於时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以为巨恨耳。

郑君时年出八十,先发鬓班白,数年閒又黑,颜色丰悦,能引强弩射百步,步行日数百里,饮酒二斗不醉每上山,体力轻便,登危越险,年少追之,多所不及饮食与凡人不异,不见其绝穀余问先随之弟子黄章,言郑君尝从豫章还,於掘沟浦中,连值大风。

又闻前多劫贼,同侣攀留郑君,以须後伴,人人皆以粮少,郑君推米以恤诸人,己不复食,五十日亦不饥又不见其所施为,不知以何事也火下细书,过少年人性解音律,善鼓琴,闲坐,侍坐数人,口答谘问,言不辍响,而耳并料听,左右操弦者,教遣长短,无毫釐差过也。

余晚充郑君门人,请见方书,告余曰:要道不过尺素,上足以度世,不用多也然博涉之後,远胜於不见矣既悟人意,又可得浅近之术,以防初学未成者诸患也乃先以道家训教戒书不要者近百卷,稍稍示余余亦多所先见,先见者颇以其中疑事谘问之。

郑君言:君有甄事之才,可教也然君所知者,虽多未精,又意在於外学,不能专一,未中以经深涉远耳,今自当以佳书相示也又许渐得短书缣素所写者,积年之中,合集所见,当出二百许卷,终不可得也他弟子皆亲仆使之役,采薪耕田,唯余尫羸,不堪他劳,然无以自效,常亲扫除,拂拭床几,磨墨执烛,及与郑君缮写故书而已。

见待余同於先进者,语余曰,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谙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若金丹一成,则此辈一切不用也亦或当有所教授,宜得本末,先後浅始,以劝进学者,无所希准阶由也郑君亦不肯先令人写其书,皆当决其意,虽久借之,然莫有敢盗写一字者也。

郑君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其体望高亮,风格方整,接见之者皆肃然每有谘问,常待其温颜,不敢轻锐也书在余处者,久之一月,足以大有所写,以不敢窃写者,政以郑君聪敏,邂逅知之,失其意则更以小丧大也。

然於求受之初,复所不敢,为斟酌时有所请耳是以徒知饮河,而不得满腹然弟子五十馀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馀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矣他书虽不具得,皆疏其名,今将为子说之,後生好书者,可以广索也。

抱朴子说:"我也曾与您同有这种毛病,过去我有幸遇到了高明的老师郑隐先生,只是遗憾学生我不够聪敏,不足以钻研到最精深,达到最高的境界罢了当时虽然得以充数,当个门人,作点洒水扫地的工作,但才识既短浅,年龄又还轻,心意不专一,世俗情怀还没断尽,所以不能大有收获,现在还以此为大遗憾。

郑先生当年已八十多岁了起先鬓发斑白,几年后就又变黑了;颜面丰满表情愉悦;能够拉开硬弓,射出一百多步远;步行每天能走好几百里;喝酒两斗也不醉;每当上山时,身体轻便,攀登高峰,越涉险滩,年青人追赶他,很多还赶不上;他饮食与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没见过他断绝谷类食物。

我问过先追随先生的门人黄章,他说:郑先生曾经从豫章郡回来,说在掘沟浦里连着碰到大风,又听说前路有很多打劫的盗贼,同伴们都挽留郑先生,等待后边的同路者当时,人人都认为干粮太少了,郑先生就把米推让出来救济各位同伴,自己不再吃饭,五十天也不饿。

又看不见他施行什么法术,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他在灯下写小字,眼力还超过年青人他生性懂得音律,善于弹琴,平时闲坐着,陪伴着安坐的有好几个人,口中回答着询问,言语不停声,但耳朵却听着旁边弹琴的人,指教他们音律的长短,没有丝毫的过错。

我很晚才充当郑先生的门人,请求见识道书他告诉我:主要的道旨在不超过一尺见方的素帛上,就足以用来超度人世,而不必多用当然,广泛涉猎之后,会远远超过不博闻广见的人在了悟人的意旨后,又能学得浅近的道术,用以防止初学而不得道的各种毛病。

就先用道家重要的训导、教授、戒备的书籍将近一百卷渐渐地出示给我看我先前又读过很多书,还拿先看过的书中的疑问向他咨询郑先生说:‘你有辨别事物的才能,可以传授,但你所知的虽然多,却不够精通还有,你的意旨在于表面的学问,不能专一,不足以经历深奥的,了解更远的学问。

现在应该用好的书来给你看了’很久,才渐渐地得到短书策及嫌帛所抄写的书,几年内,将所看见的书集中起来,大概超出了二百来卷吧,却始终不能完全了解其他弟子都是些亲近的仆役之人,打柴种田,只有我瘦弱,受不住其他劳作,但没有什么用来自己奉献,就经常亲自扫除,擦拭床桌几案,研磨墨汁,捧执灯烛,以及为郑先生修补抄写旧书而已。

但先生对待我像先进的学生,对我说:旁杂的道书每卷都有好内容,只是要考校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从而有所选择地实施,不必完全熟谙背诵,消费了时光又劳神费事如果金丹一旦炼成,那么这类东西统统都没有什么作用了如果要教授别人,应该懂得根本和枝末,先从浅近的开始,用它们来鼓励求学的人,不要希冀一步登天,而要沿着阶梯走上来。

郑先生起先也不肯让人抄写他的书,能否抄录取决于他的意愿,所以,书虽然借阅了很久,却没有谁敢偷偷地抄一个字郑先生本来是个大儒生,到晚年才爱好道术,但尚且教授《礼记》、《尚书》不止他体格魁伟,威望明著,人格廉洁,接触和看见他的人都肃然起敬,每当有所咨询,通常要显出温和的脸色而不敢轻浮不敬。

在我那儿的书,时间长的达一个月,本有足够抄写的充裕时间了,之所以不偷偷抄,正是因为郑先生聪明机敏,一旦知道违反了他的意愿,就会因小而失大当然,在追求传授的开初,还不敢抄,只是斟酌道义时有所请教罢了所以只知道在河里饮水,但不敢喝满肚子。

尽管如此,五十多个学生中,只有我看见和得到金丹的经书和《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竟然有不得看一眼这些书的标题的!其余的书虽然不能全部都获得,但也书写下它们的名字现在我将要为您谈谈,以后的喜欢道教典籍的人,可以广泛地索求。

  道经有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经二卷、玄录二卷、九生经、二十四生经、九仙经、灵卜仙经、十二化经、九变经、老君玉历真经、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温宝经、息民经、自然经、阴阳经、养生书一百五卷、太平经五十卷、九敬经、甲乙经一百七十卷、青龙经、中黄经、太清经、通明经、按摩经、道引经十卷、元阳子经、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入山经、内宝经、四规经、明镜经、日月临镜经、五言经、柱中经、灵宝皇子心经、龙蹻经、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鹿卢蹻经、蹈形记、守形图、坐亡图、观卧引图、含景图、观天图、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五岳经五卷、隐守记、东井图、虚元经、牵牛中经、王弥记、腊成记、六安记、鹤鸣记、平都记、定心记、龟文经、山阳记、玉策记、八史图、入室经、左右契、玉历经、昇天仪、九奇经、更生经、四衿经十卷、食日月精经、食六气经、丹一经、胎息经、行气治病经、胜中经十卷、百守摄提经、丹壶经、岷山经、魏伯阳内经、日月厨食经、步三罡六纪经、入军经、六阴玉女经、四君要用经、金雁经、三十六水经、白虎七变经、道家地行仙经、黄白要经、八公黄白经、天师神器经、枕中黄白经五卷、白子变化经、移灾经、厌祸经、中黄经、文人经、涓子天地人经、崔文子肘後经、神光占方来经、水仙经、尸解经、中遁经、李君包天经、包元经、黄庭经、渊体经、太素经、华盖经、行厨经、微言三卷、内视经、文始先生经、历藏延年经、南阔记、协龙子记七卷、九宫五卷、三五中经、宣常经、节解经、邹阳子经、玄洞经十卷、玄示经十卷、箕山经十卷、鹿台经、小僮经、河洛内记七卷、举形道成经五卷、道机经五卷、见鬼记、无极经、宫氏经、真人玉胎经、道根经、候命图、反胎胞经、枕中清记、幻化经、询化经、金华山经、凤网经、召命经、保神记、鬼谷经、凌霄子安神记、去丘子黄山公记、王子五行要真经、小饵经、鸿宝经、邹生延命经、安魂记、皇道经、九阴经、杂集书录、银函玉匮记金板经、黄老仙录、原都经、玄元经、日精经、浑成经、三尸集、呼身神治百病经、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三卷、入五毒中记、休粮经三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赵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鬼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三卷、兴利宫宅官舍法五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万毕高丘先生法三卷、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服食禁忌经、立功益筭经、道士夺筭律三卷、移门子记、鬼兵法、立亡术、练形记五卷、郤公道要、角里先生长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灵经三卷、龙首经、荆山记、孔安仙渊赤斧子大览七卷、董君地仙卻老要记、李先生口诀肘後二卷。

凡有不言卷数者,皆一卷也 道家经典有《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经》二卷《玄录》二卷,《九生经》,《二十四生经》,《九仙经》,《灵卜仙经》,《十二化经》,《九变经》,《老君玉历真经》,《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温宝经》,《息民经》,《自然经》,《阴阳经》,《养生书》一百零五卷,《太平经》五十卷,《九敬经》,《甲乙经》一百七十卷,《青龙经》,《中黄经》,《太清经》,《通明经》,《按摩经》,《道引经》十卷,《元阳子经》,《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入山经》,《内宝经》,《四规经》,《明镜经》,《日月临镜经》,《五言经》,《柱中经》,《灵宝皇子心经》,《龙卧经》,《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鹿卢跻经》,《蹈形记》,《守形图》,《坐亡图》,《观卧引图》,《含景图》,《观天图》,《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五岳经》五卷,《隐守记》,《东井图》,《虚元经》,《牵牛中经》,《王弥记》,《腊成记》,《六安记》,《鹤鸣记》,《平都记》,《定心记》,《龟文经》,《山阳记》,《玉策记》,《八史图》,《入宝经》,《左右契》,《玉历经》,《升天仪》,《九奇经》,《更生经》,《四衿经》十卷,《食日月精经》,《食六气经》,《丹一经》,《胎息经》,《行气治病经》,《胜中经》十卷,《百守摄提经》,《丹壶经》,《岷山经》,《魏伯阳内经》,《日月厨食经》,《步三罡六纪经》,《入军经》,《六阴玉女经》,《四君要用经》,《金雁经》,《三十六水经》,《白虎七变经》,《道家地行仙经》,《黄白要经》,《八公黄白经》,《天师神器经》,《枕中黄白经》五卷,《白子变化经》,《移灾经》,《厌祸经》,《中黄经》,《文人经》,《涓子天地人经》,《崔文子肘后经》,《神光占方来经》,《水仙经》,《尸解经》,《中遁经》,《李君包天经》,《包元经》,《黄庭经》,《渊体经》,《太素经》,《华盖经》,《行厨经》,《微言》三卷,《内视经》,《文始先生经》,《历藏延年经》,《南阔记》,《协龙子记》七卷,《九宫》五卷,《三五中经》,《宣常经》,《节解经》,《邹阳子经》,《玄洞经》十卷,《玄示经》十卷,《箕山经》十卷,《鹿台经》,《小僮经》,《河洛内记》七卷,《举形道成经》五卷,《道机经》五卷,《见鬼记》,《无极经》,《宫氏经》,《真人玉胎经》,《道根经》,《候命图》,《反胎胞经》,《枕中清记》,《幻化经》,《询化经》,《金华山经》,《凤网经》,《召命经》,《保神记》,《鬼谷经》,《凌霄子安神记》,《去丘子黄山公记》,《王子五行要真经》,《小饵经》,《鸿宝经》,《邹生延命经》,《安魂记》,《皇道经》,《九阴经》,《杂集书录》,《银函玉匮记》,《金板经》,《黄老仙录》,《原都经》,《玄元经》,《日精经》,《浑成经》,《三尸集》,《呼身神治百病经》,《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三卷,《入五毒中记》,《休粮经》三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赵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鬼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三卷,《兴利宫宅官舍法》五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万毕高丘先生法》三卷,《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服食禁忌经》,《立功益算经》,《道士夺算律》三卷,《移门子记》,《鬼兵法》,《立亡术》,《练形记》五卷,《郄公道要》,《角里先生长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灵经》三卷,《龙首经》,《荆山记》,《孔安仙渊赤斧子大览》七卷,《董君地仙却老要记》,《李先生口诀肘后》二卷。

凡是有不说卷数的,都只有一卷  其次有诸符,则有自来符、金光符、太玄符三卷、通天符、五精符、石室符、玉策符、枕中符、小童符、九灵符、六君符、玄都符、黄帝符、少千三十六将军符、延命神符、天水神符、四十九真符、天水符、青龙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朱胎符、七机符、九天发兵符、九天符、老经符、七符、大捍厄符、玄子符、武孝经燕君龙虎三囊辟兵符、包元符、沈羲符、禹蹻符、消灾符、八卦符、监乾符、雷电符、万毕符、八威五胜符、威喜符、巨胜符、采女符、玄精符、玉历符、北台符、阴阳大镇符、枕中符、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壶公符二十卷、九台符九卷、六甲通灵符十卷、六阴行厨龙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终符合五百卷、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此皆大符也。

其馀小小,不可具记”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於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於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於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於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

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七与士,但以倨勾长短之閒为异耳然今符上字不可读,误不可觉,故莫知其不定也世閒又有受体使术,用符独效者,亦如人有使麝香便能芳者,自然不可得传也虽尔,必得不误之符,正心用之。

但当不及真体使之者速效耳,皆自有益也凡为道士求长生,志在药中耳,符剑可以卻鬼辟邪而已诸大符乃云行用之可以得仙者,亦不可专据也昔吴世有介象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签题以示象,皆一一据名之。

其有误者,便为人定之自是以来,莫有能知者也” 其次有各种符篆有《自来符》,《金光符》,《太玄符》三卷,《通天符》,《五精符》,《石室符》,《玉策符》,《枕中符》,《小童符》,《九灵符》,《六君符》,《玄都符》,《黄帝符》,《少千三十六将军符》,《延命神符》,《天水神符》,《四十九真符》,《天水符》,《青龙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朱胎符》,《七机符》,《九天发兵符》,《九天符》,《老经符》,《七符》,《大捍厄符》,《玄子符》,《武孝经燕君龙虎三囊辟兵符》,《包元符》,《沈羲符》,《禹跻符》,《消灾符》,《八卦符》,《监乾符》,《雷电符》,《万毕符》,《八威五胜符》,《威喜符》,《巨胜符》,《采女符》,《玄精符》,《玉历符》,《北台符》,《阴阳大镇符》,《枕中符》,《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壶公符》二十卷,《九台符》九卷,《六甲通灵符》十卷,《六阴行厨龙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终符》一共五百卷,《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

这些都是些大的符图其他的小符篆,不能一一地都记下来"抱朴子说:"郑先生讲,这些符篆出自于太上老君,都是天象的写照太上老君能与神灵相通,所以这些符篆都是神明所传授现在的人使用它们效果不佳,是由于这些符篆传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而传抄的人又有很多谬误的缘故;另外,使用者诚信的心意又不够笃厚;所以使用起来才没有效果。

比如抄写文字吧,那误抄符图的谬误,不但没有益处,还会带来危害要书写的普通字,人们都认识,抄写时尚且还有很多错误,所以谚语说:书经过三次抄写,鱼字变成了鲁字,虚字变成了虎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七字和士字,只是凭着勾假的长短来进行区别而已。

但现在符篆上边的字不能读懂,就是错了也不能发现,所以没有谁知道错误的符图不合定规世上又有些天生有使用法术的禀赋,运用符篆效果独特的人,这也像有人使用麝香就能使自身也发出芳香,这是天然的,不能传授的虽然如此,也一定能获得没有错误的符图。

应该虔诚地使用它们,只是赶不上真正的本体使用的效果神速罢了,但都自然有一定收益凡是作为学道的人追求长生的,应立志于金丹大药,符图剑器只能够祛鬼避邪而已各种大符篆,有人说施用了就能成仙,这也不能偏信过去吴国的介象能读符文,知道有没有错误。

有人为测试他,拿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杂符和各类祛鬼的符图,去掉题笺给介象看,他都能一一地指出它们的名字那有谬误的符篆,就为他们订正从此以后,没有人能懂得符文的了”  或问:“仙药之大者,莫先於金丹,既闻命矣,敢问符书之属,不审最神乎?”抱朴子曰:“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

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受之四十年一传,传之歃血而盟,委质为约诸名山五岳,皆有此书,但藏之於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自立坛委绢,常画一本而去也。

有此书,常置清洁之处每有所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若有困病垂死,其信道心至者,以此书与持之,必不死也其乳妇难艰绝气者持之,儿即生矣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

可以涉江海,卻蛟龙,止风波得其法,可以变化起工不问地择日,家无殃咎若欲立新宅及冢墓,即写地皇文数十通,以布著地,明日视之,有黄色所著者,便於其上起工,家必富昌又因他人葬时,写人皇文,并书己姓名著纸里,窃内人冢中,勿令人知之,令人无飞祸盗贼也。

有谋议己者,必反自中伤又此文先洁斋百日,乃可以召天神司命及太岁,日游五岳四渎,社庙之神,皆见形如人,可问以吉凶安危,及病者之祸祟所由也又有十八字以著衣中,远涉江海,终无风波之虑也又家有五岳真形图,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

道士时有得之者,若不能行仁义慈心,而不精不正,即祸至灭家,不可轻也 有人问:"成仙的药物中最要紧的,没有比金丹占先的了,这我已经听明白了再冒味地问问,符书之类不知道是否也是很有神通的呢?"抱朴子说:"我听郑先生说:道书中最重要的,没有比《三皇内文》和《五岳真形图》的了。

古代的仙官和最高明的人,尊奉并秘藏这种道术,如果没有成仙的名分,就不传授接受后要四十年才能传授一次,传授时要将鲜血涂抹嘴唇立下盟誓,用生命来订约各种名山和五岳都有这类书但是匿藏在石室等幽邃隐秘的地方理应获得道术的人,要进入深山真诚地思考,这样山神就会自动打开山门,让人看见它。

像帛仲理这个人,在山中得到了道书,就自己设立了坛台,放置绢帛,曾描画了一本离去有这本书后,他经常放它在清洁的地方,每当要干什么,一定先要请示道书,像侍奉国君和父亲一样那经文说:家里有《三皇内文》,能使邪恶鬼怪、温湿的疫气和飞来的横祸等躲避开;如果有人困厄病痛将要死亡,那坚信道术意志最坚定的人,就要用这种书让他带着,便一定不会死去;那因难产而断气的产妇要是带着它,孩子就能顺利出生了;道士要想追求长生不死,带着这书进山,能使虎狼山精躲避,使风平浪静;得到这种仙法,可以变化;动土打地基,也不必论及地势、选择日子,家室也不会遭殃。

如果想建新住宅和坟墓,抄写《地皇文》几十张,拿来铺在地上,第二天再看,有黄色显出的地方,就在那上面破土打地基,这样,家庭必然富裕昌盛另外,在其他人下葬时,抄录《人皇文》,再写上自己的姓名在纸里面,偷偷地放在那坟墓中,不要让别人知道,就会使自己没有飞来的横祸和盗贼;如果有人图谋害自己,一定会反倒让他自己受伤。

还有,抄写这种符文时,要先洁身斋戒一百天,才可以召来天神司命还有,在太岁那天游览五岳四渎,神庙的神灵,都会现形为人的模样,还能拿人的吉凶安危来问他们,以及问生病者灾祸的来由等还有用十八个字来放在衣服里,远渡江海,始终没有风波的忧患。

另外,家中要拥有《五岳真形图》,就能避开兵祸和凶暴逆贼如果有人想要害自己,都会反而使自己遭殃道士偶尔有得到它的,如果不能够施行仁义,怀有慈善心,不真诚不正直,就会招至灾祸,乃至使自己的家遭灭亡,不可忽视。

  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

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亦化形为飞禽走兽,及金木玉石,兴云致雨方百里,雪亦如之,渡大水不用舟梁,分形为千人,因风高飞,出入无閒,能吐气七色,坐见八极,及地下之物,放光万丈,冥室自明,亦大术也然当步诸星数十,曲折难识,少能谱之。

其淮南鸿宝万毕,皆无及此书者也又有白虎七变法,取三月三日所杀白虎头皮,生扆血、虎血,紫绶,履组,流萍,以三月三日合种之初生草似胡麻,有实,即取此实种之,一生辄一异凡七种之,则用其实合之,亦可以移形易貌,飞沈在意,与墨子及玉女隐微略同,过此不足论也。

” 那变化的法术,主要的只有《墨子五行记》,本来有五卷昔日刘君安还没有成仙离去时,抄录过其中要点,合为一卷那方法是:既用药物又用符篆,才能使人向上向下地飞行,隐身没形没有一定:含笑时就成为妇女,皱眉就成为老头,蹲在地上就成为小孩,拿起拐杖就成为树木,种下植物就生出瓜果,可供食用,划地就成为河流,撮一撮土就形成山,坐着所需食物自己来、兴起云雾,燃起烈火,没有什么是不能制作的。

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也能变形为飞禽走兽,以及金木玉石,在方圆一百里内兴起浓云,招来大雨下雪也是如此渡大水不用舟船桥梁,分形成为一千人,顺着风高飞,出入于没有缝隙之处,能够吐出七色气息,坐着看见八方极远之处,以及地下的东西,还能放出万丈光芒,使黑暗的屋室自己放光,这些也都是大的方术了。

但是,在施行法术时应当步踏各种星斗几十遍,曲折而难以记忆,很少有人能熟谙的至于那《淮南鸿宝万毕》等书,都没有能赶上这本书的了又有《白虎七变法》,用三月三日所杀的白虎头皮,活骆驼的血,老虎血,紫绶,履组,流萍,在三月三日那天混合着种下。

初生的草好似胡麻,有籽马上用这种种子栽下去,生长一次就有一种差别,一共栽种七次用它们的种子混合,也可以改变形貌,随意地飞起和隐匿,效果与《墨子五行记》、《玉女隐微》大致相同除此而外就不值得提及了  遐览者,欲令好道者知异书之名目也。

郑君不徒明五经、知仙道而已,兼综九宫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谶记,莫不精研太安元年,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扑,将入室弟子,东投霍山,莫知所在 《遐览》这篇文章,是想让那些喜好道术的人知道罕见的道书书名。

郑先生不光深明五经和懂得仙道而已,至于九宫、三棋、推测天象、河图洛书及谶纬符记,没有什么不精通和研究的太安元年,他预知李晨将要造成动乱,江南将如鼎镬般沸腾,就背着书箱,带着仙药的原料,带着入室的学生们,向东投往霍山,没有谁知道他到哪儿去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