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奔走相告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阳市阜南县,察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阳市阜南县,察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
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系统治水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科学指引水利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治水思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他在讲话中也提到了大禹治水的案例,借“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这句古语,阐明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的道理,并由治水谈到治国——


【释义】“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为遵循事物的固有本性加以利用《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人观,认为天道有常,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要“因天地之自然”,即顺应天道而行,不需要人们去强作妄为,并举例加以说明:“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
”意思是说,大禹治水,正是依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特性来学习疏浚河道;神农氏播种五谷,正是遵循禾苗生长的自然规律来教民耕作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大禹从其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单纯筑堤堵水的办法,采取了以疏导为主的科学方法。
“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浚河,东注之海,因水之流也”,正是依循水流动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疏浚排洪,大禹治水最终获得成功然而,“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虽然大禹取得了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的旷世之功,但他却不能使江河西流。
因此,无论是治水还是治国,人们都应该借鉴大禹的成功经验,遵循客观规律,因势而治【解读】中国历来视治水为大事,有“水道如国道”“治水如治国”之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治水史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
大禹治水,贵在“因水以为师”现代社会治水与古代社会治水固然有很大不同,但在治水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等方面一脉相承,大禹治水的思维和理念依然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大禹治水精神,从大禹治水中汲取抗御自然灾害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
对祖国大江大河的保护,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为了把治水兴水这一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办好,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治水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
2015年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他高屋建瓴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
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吸收借鉴了中国古代治水的科学思想,以辩证思维和系统方法指导治水兴水的重大实践,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作者 杨立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举报/反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收费标准)硬核推荐
施工现场风险评估报告是针对正在进行的施工项目进行的风险评估的结果的总结报告。该报告旨在识别和评估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
-
临朐e支部(临朐e支部下载)学到了
临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属沂蒙革命老区,全县总人口84.7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4.85万,占总人口的17.1%。…
- 企划案格式(企划案内容与格式)学会了吗
- 银行委托书范本(银行委托书范本个人)难以置信
- 销售方案模板(餐饮销售方案模板)满满干货
- 优秀班级申请书(优秀班级申请书模板大三)全程干货
- 单位申请书格式范文(机关单位申请书格式范文)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