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袁宏道(袁宏道的简介)新鲜出炉

在古装剧《庆余年》中,有一个小角色叫袁宏道,戏份不多,却是老谋深算的大间谍,是阴险狡诈的笑面虎。我不知道编剧给故事人物取名时的灵感从何而来,大概

袁宏道(袁宏道的简介)新鲜出炉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在古装剧《庆余年》中,有一个小角色叫袁宏道,戏份不多,却是老谋深算的大间谍,是阴险狡诈的笑面虎我不知道编剧给故事人物取名时的灵感从何而来,大概并不了解明代有位文人,也叫袁宏道这位袁宏道写文、做官、旅行、参禅,崇拜陶渊明,是一个做事求趣、写文求真的文人。

他只活到四十三岁,文学与佛学上有颇多著述,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总之,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文艺青年,名师指点明代隆庆年间,袁宏道出生在湖北公安,父亲为官,家境富裕,所以有条件拜到当地二位名师门下,学写诗文16岁,袁宏道身为在校生,却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文艺青年他组织文学社,自任社长,带领大家攻读八股文,品鉴诗歌古文。

相当的才能与威严,使30岁以下的社员都尊他为师,不敢违犯他定下的规矩。

袁宏道画像20岁,袁宏道科考中举,却在下一轮的京师会诗中名落孙山科场失意,他感到沮丧,为此借酒消愁,还写诗哀叹:“雨过庭花好,开尊亦自幽不知今夕醉,消得几年愁”没有沉沦太久,在哥哥袁宗道的引导下,他对禅宗发生兴趣,从中获得精神寄托,性情也疏阔许多。

他将研读禅宗的心得写成一本书,取了一个谦虚又恰如其分的书名——《金屑编》在佛教中,“金屑”本来就形容对佛法的一知半解袁宏道带上著作,前去拜访文坛宗师李贽李贽读过《金屑编》后,写诗大加赞赏:“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

早得从君言,不当有《老苦》”李贽博学多闻,当时在麻城讲学,有学生数千人,他读到袁宏道的文章后既高兴又仰慕李贽认为,这位年轻人很有前途,因为有识力、有胆力,赞美他是“真英灵男子”人生是一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过程。

假如当初科考顺利,他大概不会有功夫研读禅宗,也就不会拜访李贽。人与人交往,是一个互相采气的过程。袁宏道初出茅庐,得名师指点,在李贽心学思想的影响下,视野大开,心智大启,为日后改变文坛风气打下基础。

辞官漫游,不亦快哉24岁,袁宏道考中进士寒窗苦读多年,愿望一朝实现为此,他心情大好,邀朋引伴,吟诗饮酒,不亦快哉在家乡,悠游自得的日子过了三年三年后,袁宏道获得一份工作——被任命为吴县(今属苏州)县令任职期间,他判案公正,公务勤勉,受到当地百姓拥戴。

身为清流,会受到污浊的攻击,加上心性闲散,厌倦官场俗务,这让袁县令深深觉得:作官吏苦,作县令更苦,作吴县县令苦上加苦,简直牛马不如心若捕鼠猫,身似近膻蚁举眼尽无欢,垂头私自鄙这是袁宏道对自己为官生涯的自嘲。

既然苦不堪言,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年他找了个理由辞去官职,然后漫游东南名胜行走在山山水水,袁宏道与同道者饮酒、作诗、酬答、相谈,数月之中,没有一天不出门游玩,没有一趟游玩不尽兴,没有一刻不交谈,没有一次交谈不畅快。

这段经历,让他的学识与眼界大有进步。

苏州虎丘他一边逍遥游,一边笔耕不辍,写下多篇晓畅明快、寄情于物的游记散文比如,在吴县二年,六游虎丘,辞官后特地重游,写下《虎丘记》,留给世人一幅江南市井佳节的风俗画开篇写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又比如,辞职之后,他第一次浏览神往已久的杭州西湖,那里的湖光山色让他流连忘返,为此写下十几篇关于西湖的小品文苏轼曾赞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袁宏道同样懂得西湖的四时佳趣:“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二三年后,袁宏道回京,担任国子监助教。这段逍遥漫游,对于写文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素材。

独抒性灵,反对套路从年少时期,袁宏道就立志改变当时的创作之风,让文坛重新生机当时,有一帮文人盲目提倡复古运动,却不能领会古文的真意,舍本逐末,流于形式,以至于将创作之风引向死路袁宏道对此深表不满,毫不留情地进行批判,他语言尖锐:“粪里嚼渣,顺口接屁,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

”这种浅薄自夸的风气,在如今的写作圈中,又何尝没有呢?

公安三袁他认为,写文应该摆脱束缚,直抒胸臆,随意而发,随心而述,真情实感是前提,绝不该固守成规,装腔作势拒绝套路,拒绝造作,拒绝无病呻吟,“情真而语直”,这是袁宏道的写作原则为此,他提出一条建设性的创作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种写作理念,让我想到苏东坡有一次,东坡先生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及自己的写作:“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不论走到哪里,袁宏道都会宣扬自己的“性灵说”除了理论,他自己也有清新自然的小品散文作为有力论证。

公安三袁雕塑袁宏道有一个哥哥,名为袁宗道,还有一个弟弟,名为袁中道,兄弟三人在文学创作上方向一致——拒绝模拟,反对格套,提倡真率,抒写性灵因为是湖北公安人,兄弟仨被称为“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

因为性情、与文风的志趣相投,“公安三袁”和“眉州三苏”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其中,袁宏道文学成就最高在他努力下,当时的文风终得扭转清代诗坛领袖钱谦益评论袁宏道的影响时,用了四个字:“其功伟矣”。

孤灯寒雨,佛经佐酒“一帙《维摩》三斗酒,孤灯寒雨亦欢欣”这是袁宏道的一联诗,是他学佛的一幅写照,也是他人生的一种境界左手经文,右手美酒,窗外夜雨,窗内青灯,他在亦雅亦俗亦真亦幻亦的冷清中,感到不胜欢欣早年间,他受哥哥影响而研读禅宗,为此“遍参知识,博观教乘”。

之后得心学大家李贽指点,对佛禅深入体悟袁宏道推崇禅门第一居士庞蕴,在与李贽诗信往来中屡次提及庞蕴有一句著名佛偈:“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他认为,参禅不必刻意静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蕴藏参禅妙机道在平常,禅在日常,平常心是道。

对这种佛学观念,袁宏道很是赞同他也认为,学佛参禅之人不该闭门枯坐,只读经书,应将深奥玄妙的佛理与自然、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悟,在佛理中参30岁那年,袁宏道将自己对佛学的体悟著作成书——《西方合论》,这是晚明一部重要净土宗著作。

圣严法师评价此书:“气势澎勃,涵盖广大,明末净土诸书中最具气魄的一种。”终其一生,性灵,是他的文学主张;闲趣,是他的生活方向。

袁宏道《瓶史》“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为此,他还编写出一本《瓶史》,从鉴赏角度论述花瓶与插花之法,极具审美趣味在文字泛滥、套路成灾的当下,袁宏道对性灵与真率的崇尚,值得每一位写作者反省与学习。

在讲求实际、节奏急促的时代,他对情趣与自然的追求,值得每一个渴望生活的人品读与推崇。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