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名单)居然可以这样


2月1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有关情况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

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名单)居然可以这样

 

2月1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有关情况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必须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图片来源:新华社147所高校上榜 16个学科被公开警示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

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名单详见文末)。

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强建设动力,完善约束机制,对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的部分学科给予警示,相关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本轮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内蒙古大学的生物学、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数学、上海财经大学的统计学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表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体现着国家对相关学科水平的认可,更是对相应学科冲击世界一流的美好期待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布局结构,体现着满足国家发展多样化需求的状况这种结构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建设学科是能进能出的。

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淡化身份色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将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身份色彩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

“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

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静寰表示,对“双一流”院校和学科实施分层分类建设评价,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建设院校和学科合理定位,凝练特色,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不仅是为这些院校和学科自身发展考虑,也出自全面深化高教体系改革的任务,特别是支撑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目标需要。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第二轮建设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一是建设动态监测中,定性描述与定量数据相结合,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加大质量、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并有充分“留白”空间,高校可将特色成效写实性描述。

其次,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性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上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

三是在认定建设范围中,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基本门槛,把学科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质量水平作为基本依据,突出建强促优,综合设置认定条件,不与各种大学学科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史静寰表示,近期教育部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都要求强化学科重点建设,按照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不同规律和需求标准,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和常态化监测系统,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

“接下去,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来完善高等教育的分类建设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并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发展水平,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层要义。

” 史静寰说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