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海信售后服务电话(内黄海信售后服务电话)快来看

团结群众 铮铮铁骨。——抗战时期财政科长李少奇烈士传略。李少奇,又名李新斋,李福印,李金蘭。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小冯村一个书香家庭

海信售后服务电话(内黄海信售后服务电话)快来看

 

团结群众 铮铮铁骨——抗战时期财政科长李少奇烈士传略

↑ 李少奇画像(根据村内老党员回忆)李少奇(1918—1943.12),又名李新斋,李福印,李金蘭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原高陵县)井店镇小冯村一个书香家庭他最引人注目是一对突出的大牙,说话带笑性情正直,做事严谨。

缅怀李少奇于1926年进入高陵县第一小学读书;1931年进入开封第一中学读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进入滑县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在校期间母亲去世,1936年师范毕业后,他被父亲强留在家中结婚成家。

1938年初,李少奇北上冀鲁豫边区,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边区党校学习1939年初,被组织派驻广平县西南温村开展抗日工作因该村张乃斌组织的抗日工作群众基础较好,李少奇就长期居住在西南温,与张乃斌一起开展西南温及周边一带抗日救国并参与大名、馆陶、广平救国会工作。

为便于掩护其开展抗日工作,他把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接来,住在地下党员张华昌家1940年春,张乃斌同志被调往第三军分区文救会工作,任《群众报》主编,由李少奇担任西南温村地下党组织主要领导工作1940年至1942年,李少奇领导的西南温地下党组织与周边县抗日政府紧密配合,形成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由于西南温地处五县交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周边各县党政军领导皆在村住宿、开会、筹备给养等。

为保证党员干部和八路军武工队的安全,李少奇发展了几个重要堡垒户,并分别组织地下党小组秘密挖掘地道,堡垒户之间,党员之间,互联互通,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把西南温村地道挖掘成了两横一纵的地下交通网,在村外留有5个秘密出口。

秘密的把西南温打造成了一个敌占区内,坚不可摧的抗日堡垒村缅怀1942年,广平西南部孟固、双庙、胜营、西南温等52个村划归成安县广南区抗日政府管辖,李少奇任成安县财政科科长,长住西南温村组织抗日工作成安县委副书记张如九,组织部长张雅田,政府县长赵幼博、县大队信任建、李抗,冀南支队司令员郭好礼,副司令裴香斋等,以及冀鲁豫党政军领导经常出入西南温村。

为了保护好各级党政军领导,李少奇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发展党员,开挖地道,培养堡垒户,设立电台,出版发行《冀南黎明报》,筹措粮食、军需物资等1943年又遇上百年不见的大灾荒,救灾形式严峻,他积极工作,想方设法,组织党员群众生产自救,向周边村大户借粮,向上级申请救助等,群策群力终于使全村人民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李少奇同志善于团结群众,每到一处,便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联系紧密,在工作过的大名县常寨、韩庄,魏县魏子村,成安的南温、王营(广南区)、姜营等村,他常常与男女老少谈心,他喜欢把自己的任务和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

当村里发生了什么事,群众与村干部总爱去找他,他们说:“这事,咱们与李科长商量商量再说吧”缅怀国之伟人1943年深秋,那天大雾弥漫,早饭后,李少奇同志像往常一样,一身布衣布鞋,背着挎篓,独自一人去邻村南温店开展群众工作。

被南温店村反动地主盯上并告密,日伪军迅速包围了南温店村,李少奇同志突围失败,不幸被捕日寇将李少奇押送到广平县城,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用尽了酷刑铁骨铮铮,铁嘴钢牙的李少奇始终没有透漏半点党的秘密敌人又威逼利诱,封官许愿,说只要承认是共产党,以后不再参加共产党就放他出去,给他官当,李少奇破口大骂,几次掀翻敌人的桌子,在长达三个多月的审讯中,李少奇受尽折磨,但他始终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信仰坚定,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无计可施的日伪恼羞成怒,于1943年12月下旬,将李少奇同志残忍的活埋在广平县城东小门外,牺牲时年仅26岁当时与李少奇一起遇难的还有一位抗日县长和一个通讯员,他们三个人被活埋在一个坑里,英勇就义李少奇同志用鲜血捍卫了尊严和正义,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赞歌,保护了抗战最艰苦时期邯郸东部最大的抗日堡垒村——西南温村。

保护了西南温40多名党员,50多名青年突击队,1400多名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危保护了成安县委及党政军领导的安危避免了西南温及周边几县抗日政府组织遭受破坏,避免了西南温及周边一带抗日军民遭受生灵涂炭使得西南温这个红色堡垒得以继续生存。

附 :《西南温村志》编纂委员会探寻烈士事迹纪实为确保村志编纂中对李少奇同志事迹描述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西南温村志》编纂委员会决定去河南寻找李少奇烈士的后人2019年8月12日,村支部书记张振清和村志编委会张良直等人,与老党员张善文三儿子王运峰和女儿王艳萍一行驱车去河南寻访李少奇后人(唯一线索是王艳萍30年前跟李少奇二女儿李新凤在安阳水冶水泥厂见过面,当时李新凤是水冶水泥厂的会计。

)几经周折,线索险些中断,终于找到了李少奇二女儿李新凤的儿子卢国保卢国保回忆:“母亲李新凤是李少奇的二女儿,2005年已经去世了,享年68岁父亲卢书润是军人,父母结婚后,母亲随军跟父亲一起在贵州驻防,他们弟兄3人都在贵州出生,后来父亲转业到地方,就到这家安阳地区水冶水泥厂工作。

都在水冶成家,老大卢国保现年61岁,老二卢国平58岁,老三卢国强55岁,父亲2001年去世,享年69岁对外公李少奇和外婆孙秀文的情况知之甚少”他建议我们去安阳找李少奇的儿子李海信,给了我们地址和联系电话,我们赶往安阳李海信家。

下午1点30分在安阳钢厂同乐北区8号楼,见到了李少奇的儿子李海信夫妇,大家围坐叙谈李海信老人回忆:“听母亲孙秀文说,我是1946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两三个月的时候就被张善文由西南温送到河南内黄井店镇小冯村父亲李少奇的老家,让母亲孙秀文抚养,当时母亲带着两个姐姐生活很困难,于是把我过继给李少奇的亲哥哥李金印为义子,后来改口称孙秀文为婶婶。

小时候就常常听婶婶孙秀文讲李少奇烈士的一些成长经历和参加革命的过程,直到在广平壮烈牺牲撤离西南温时两个姐姐都还小,大姐李新花7岁,二姐李新凤6岁……”老人的话,我们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记录下午3点30分,告别李海信,赶往河南内黄县井店镇小冯村李少奇老家探访。

李少奇的大女儿李新花已经过世,她嫁给了邻村李河道村王金堂,育有四子一女,老大王喜增,老二王喜群,老三王喜平,女儿王素平,最小的老四王喜周李少奇的外甥王喜增讲述了李少奇和孙秀文的一些情况:“姥姥孙秀文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家乡后,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一直跟我们住一块儿,她老人家性格随和,自尊心强,我们家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孩子多,生活也不富裕,二姨(新凤)家也不是太好,可是不管再困难,多么不容易,我姥姥从来没有因为我姥爷是烈士,向地方政府和国家提出过任何帮助和要求,她总是教育我们要自强自立,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直到去世都没有向国家申请照顾,姥姥孙秀文于1978年腊月初八因病去世,享年63岁”。

听了他们的回忆,我们都深深的沉浸在感动中……我们一行瞻仰了李少奇的故居(现在庄基被本家近枝继承),又到李少奇夫妇的墓前进行祭奠,随后与李新花的后人话别返回西南温从河南寻访李少奇烈士的后人回来后,大家的心绪都久久不能平静。

回想去李少奇故居的路上,看到了多处岳飞从小在这块儿土地上成长的遗迹:有岳飞习武的麦场,学文的学堂,玩耍的坑塘,岳飞庙等从小就听《岳飞传》说岳飞生在汤阴,长在内黄,此次经历果然不虚这些遗迹都离李少奇的家乡小冯村不远,也许是“精忠报国”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髓,早就深深影响了他,铸就了他在生死关头,舍小家,顾大家,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和革命精神。

想起李少奇夫人孙秀文,在丈夫牺牲后,忍痛回乡,忍辱负重,守寡一生,清贫一生 不管经历多少困难,从来没有拿丈夫李少奇烈士的贡献向政府和国家提过任何帮助和要求总是积极地教育子孙自强自立,她人品修养之纯,价值观方向之正,精神境界之高,是我们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李少奇烈士夫妇崇高的道德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尊重!敬仰!。

李少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西南温父老乡亲永远缅怀的先烈!他是西南温父老乡亲的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铁骨铮铮担大义,民族英烈昭千秋!

注:感谢《西南温村志》编辑委员会为丰富成安县的抗日历史资料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并感谢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姜海明、县档案馆馆长王利民、副馆长薛素涛支持西南温村,是成安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成安县委和抗日政府的曾在此长期驻扎。

成安的抗战作为冀南抗战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先辈、烈士和勤劳勇敢的成安人民为了这一面鲜红的旗帜,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才最终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编辑:薛 倩◕责编:常虎涛 。

◕终审:程书霞◕签发:常红民◕电话:0310--8605775◕地址:成安县融媒体中心◕邮箱:chenganxinwen@126.com ★走进成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