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小儿女(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的是诗人的儿女不知道思念父亲)这样也行?
266、《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④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266、《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怜:想③未解:尚不懂得。
④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云鬟[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⑤清辉:指月光清冷⑥虚幌:.指透光的窗帘或帷幔幌,帷幔⑦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译文】今天晚上的月亮格外的亮,可是在那鄜州的深闺之中,只有你一个人在出神地眺望,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还不能理解此刻你那芳心百转的柔肠,不能理解你对我的惦念和盼望啊,夜已深了,散发香气的雾气湿了你的发鬓了吧,清冷的月光恐怕会使你那美玉般的手臂感以寒冷。
唉!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我们俩才能重新相互依偎在一起,悬挂起又细又薄的幔帐尽情地说着悄悄话,让那月亮,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照着我们幸福快乐的模样!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愚见】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往蜀地,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诗人当时看到的是长安月,但是没有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而是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足见诗人当时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这让人动容,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同时也因为妻子对自己处境焦虑而感到无比的痛心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想念在长安的诗人的安危,想念何时能团聚。
月圆本是团团的象征,可如今他们夫妻天隔一方,怎不让人悲伤,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母亲“忆长安”啊!不理解母亲此时的心情诗人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句是诗人通过对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情景,自己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诗人借助想象,借看月而抒离情,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诗人将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让人心痛【说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只是普通的诗词爱好者,请宽容。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悲莫悲兮生别离(悲莫悲兮生别离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一次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毛主席与他在机场握别时赠他两句诗:“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
溪上青青草(溪溪青青草诗词)学到了吗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
- 来从楚国游(来从楚国游的从是什么意思)太疯狂了
- 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用法精妙之处)快来看
- 瞿塘峡口冷烟低(瞿塘峡口冷烟低开奖结果)越早知道越好
- 陆逊传(陆逊传承战法有用吗)墙裂推荐
- 关东有义士(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是谁的诗句)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