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民俗_游艺民俗名词解释学到了
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
根植于民间的社火表演,如何兼顾传统与安全?

▲资料图:2月6日,社火团队在庙会上行进图/新华社文 | 赵清源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
“社火娃”也因呆萌可爱,扮相有趣引起全网围观而走红但是,狂欢之余也有意外发生,2月4日西安市一地耍社火时,5名“社火娃”从芯子上掉落,引发人们关注和热议社火是在鼓乐、戏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祭祀神灵的艺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社火分布极为广泛,特别是流行于广大的北方地区,有血腥恐怖且十分逼真的血社火,有在车上表演故事的车社火,有适宜夜晚表演的地社火以及骑在骡、马、驴身上表演的马社火等社火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秧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大头娃娃等。
而每一种社火表演形式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或展现忠孝节义,或演绎礼义廉耻,长久以来在娱神娱人的同时起着教化作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明知有的社火表演有一定的危险,家长还会送孩子参加比如,这次从空中摔落的扮演芯子的孩子,在当地民间习俗中,芯子社火要由体重较轻的幼童来扮演,村中适龄小孩的家长一般会主动送自家孩子去装芯子。
而芯子上饰演的大多数是神话人物,比如七仙女、八仙之类,正月十五都会披红挂彩,当地人认为装了芯子的孩子会得到神仙的庇佑,茁壮成长
▲资料图:2月6日,社火团队的小演员在表演间隙嬉戏图/新华社其实,总体上说,民间社火属于一种游艺民俗而游艺民俗的特点是非剧场化、非大舞台化的表演,更侧重行进中的、游行式的街头展演艺术形式,这恰恰是社火最为突出的特点。
加上社火的起源发展与赛社、傩仪、迎春、灯节密切相关,而迎神献艺的赛社、沿门逐疫的傩仪、郊祀表演的迎春、昼夜狂欢的灯节的综合作用,使社火又呈现出多种技艺杂呈、群体性、狂欢式的特点另外,从组织形式来看,社火是一种以地缘为组织,来调动当地百姓参与的表演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共同体的惠及、联系和凝聚。
可以说,社火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绝大多数社火表演的非专业性,大多数表演者都处于一年演一次的状态这里所说的非专业性并非贬低,正是因为社火多由民间自发组织,没有专业的演员,没有专业的团队,相较于舞台艺术而言,化妆、唱腔、服饰、道具都谈不上精美,所以常常呈现出浓厚的乡土色彩。
而这既是社火一年一度的看点和亮点,也是社火根植民间生生不息的原因可是,这种非专业性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比如,接近于杂技的芯子、铁枝、飘色社火,还有本身就是杂技的飞叉表演,这些表演本身就存在较高的风险性,需要配备完善的训练设施和高质量的训练道具,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这是确保顺利完成表演的前提。
社火的组织者和表演者都应该意识到,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不仅表演难以为继,而且也会逐渐失去观众和市场,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空谈比如,今年春节某地秧歌队在游行过程中打伤围观群众,使本来欢乐喜庆的节日活动演变成了肢体冲突。
因此,各地在开展社火表演活动前,当地文化部门应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对社火队的后勤、安保等人员是否完备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社火道具的更新、维护责任到人,对存在安全风险的表演者购买商业保险等等今年春节各地火爆的社火表演,既是疫情之后民众情绪的一次有效释放,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火爆的同时别忘了,安全不仅是表演的前提,更是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撰稿/赵清源(专栏作家)编辑/徐秋颖校对/赵琳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健康民俗优质课_幼儿园大班健康民俗优质课视频教学没想到
四月的脚步踏着春风款款而来,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开始了。老师…
-
与民俗或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_有关民俗节日的诗速看
“小年”历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从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九,磨豆腐扫房子,每天都…
- 元旦民俗_元旦民俗活动有哪些新鲜出炉
- 元旦民俗活动_元旦民俗活动有哪些太疯狂了
- 元宵节的传统民俗_元宵节的传统民俗的来历难以置信
-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_元宵节的民俗活动50字燃爆了
- 元宵节的民俗文化_元宵节的民俗文化有哪些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