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俗_莆田民俗文化简介及特色快来看
民俗是一门社会科学,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彩的文化记忆。民俗具有扩布性,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一种新民俗会向其它地区传播。
民俗是一门社会科学,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彩的文化记忆民俗具有扩布性,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一种新民俗会向其它地区传播而在千变万化的生活环境中,一些民俗在异地会根据本地区原有民俗文化传统被加以改造,所以在不同的地域之间会存在变异性。
在我们当地的一些莆田民俗中,很多虽然版本不同,但是跟外地有着相同的来源这里以几个节日食品、祭祀食品为例说明1.、端午吃面在我们莆田地区,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中午,一人吃一碗配料丰盛的面条粽子在初二吃,俗话说“初二粽”。
对于吃面这个习俗,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北方一般都在夏至,老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而在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莆田之所以不在夏至吃面,而等到端午这跟麦子种植有很大的关系古人有尝新的习惯,这种习惯还遗留在一些节日中,一些地方仍然常常把刚收获的时新农产品等献祭给神灵祖先。
莆田地区在南方,不种冬小麦故夏至无麦,也就不吃面但是,面条会有的莆田种春大麦,一般在六月初,端午节前收获端午就吃面尝新了2、端午节吃麦螺(即织纹螺)莆田靠海,饮食具有海洋特色在莆田,五月初三家家吃麦螺,俗话说“初三螺”。
因为端午节前后麦螺产量最多,肉质肥美,是食用的最佳时令但是麦螺有毒,现在人们很少吃,也有在初三吃其它的海螺,如花螺苦螺等在浙江等地,却是在清明节吃螺蛳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他们吃的是青壳螺这种螺生活在河塘中,清明时节肉质肥美,最宜食用。
清明过后,螺蛳要产仔,就会瘦下来这种青壳螺,相当于莆田的沟螺或田螺同样,莆田之所以夏至吃荔枝,也是因为在荔枝盛产的时候,荔枝质量是最好的时候3、中秋节吃芋头、炒米粉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这一天,中华民族习俗是吃月饼、赏明月。
但是,在莆田,特别是农村,吃月饼并不很流行莆田民间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煨芋头、炒米粉、板栗拌猪瘦腿肉俗话说“芋群(记音字煨烂的意思)米粉炒”民间认为,“芋”与表示凑合的莆田方言那个字同音,吃芋头有凑合着日子就过去了的意思。
广东潮汕各地中秋也有这种习俗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皮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潮汕俗语说:“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头成熟收获的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北方农村在这一天祭土地神时,有一款祭品就是芋头现在这种仪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吃芋头的习俗却留传了下来4、龟与红团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种各样的粿品,即大米食品和莆田红团一样,潮汕红桃粿以及闽南台湾红龟粿也是节日食品、祭祀食品。
潮汕粿品除了有食用价值外,其中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一些红粿,印成龟状,叫龟粿,寓意长寿潮汕一些地区有“龟粿压年”的风俗这种龟粿与莆田大米食品龟相当,我们莆田在做红团时,也会做一些龟状的红团,称为龟。
特别是用于清明祭祀的,称清明龟潮汕历来有“先祖迁自莆田”的说法,古代有很多莆田移民在潮汕定居,这种团与莆田红团可能有共同的来源因此可以推知莆田红团最早也是用于祭祖直到今天红团最主要还是过年时用于祭祀但作用范围扩大,用于节日,也用于喜庆。
红桃粿、红龟粿与红团,其原料、做法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都相似,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而且都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稻米文化5、隔年饭与隔年汤在北方,每年除夕,许多人家会在神位前供一盆煮好的饭,放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叫作“隔年饭”。
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然而在莆田,隔年饭要用碗装得满满的、高高的,上面放一张红色剪纸,再插一枝三春纸花还要有一碗除夕中午吃的豆腐汤,俗称“隔年汤”,与其它的供品一起,放在神位前,直到初一。
同时也反映了莆田“干饭不可无汤”的饮食习惯我们普通的民俗节日是一棵大树,一棵生长了数千年且枝繁叶茂的大树,我们都在它的下面乘凉。我们这一代的重要任务,就要为它浇灌营养,让它万古长青。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青岛民俗博物馆门票_青岛民俗博物馆门票多少钱一张怎么可以错过
半岛记者从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天后宫11月15日恢复开放,公告内容如下:尊敬的市民和游客朋友:您好!…
-
清明民俗_清明民俗文化不看后悔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吃青团、踏青…
- 清明民俗活动_清明民俗活动作文600字不看后悔
- 泉州民俗文化_泉州民俗文化村难以置信
- 日本民俗_日本民俗文化介绍原创
- 三月三有什么民俗_三月三有什么民俗特色文化活动不要告诉别人
- 山东民俗_山东民俗文化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