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玉林成长日记_玉林成长日记2全程干货

气温是32摄氏度,很热。感到“夏〞天,“欻”一下就来了。晚间去河边散步,虽不是周末,却游人如织。现在的里运河文化长廊,的确是一个好地方,称得上4A景区。

玉林成长日记_玉林成长日记2全程干货

 

作者:周玉林

3月26日,农历二月廿七气温是32℃,很热感到“夏〞天,“欻”一下就来了晚间去河边散步,虽不是周末,却游人如织现在的里运河文化长廊,的确是一个好地方,称得上4A景区岸边有栈桥、幽径,间隔不远就有景点、塑像;大道旁有名胜古迹,也有各式小吃,铺子连着铺子。

对比二十年前的牛行街、轮埠路,真乃是旧貌换新颜望向河水中的清江浦楼、拱桥,霓虹灯相映的倒影,我的思绪“欻”,变了轨道脑海里呈现出清江浦区芦衣巷5号的地方,这处老宅子,如今亦是旧貌换新颜了芦衣巷,这处地理位置,三十多年前,是效区四季青的一条水沟边,人烟稀少。

多数人家,居住在北边靠近大马路的附近大马路的对面就是卷烟厂,光华厂从徐州解甲归来的,老清江市煤矿工周长荣大哥,告别了在井下工作二十一年的生活,回到了故乡趁分配到新工作单位之前,在芦衣巷水沟北置空地一块,盖起了楼房。

建新房,前前后后用了半年时间当时盖房砖头紧俏不好买,长荣大哥提前请矿上的朋友帮忙,就在徐州买来砖块,放船从水上运回淮阴随船运回来的还有盖房子的几套门和窗建房子的这一年,是公元1991年那是很折腾人的,墙面刚起不高就阴雨连绵,一天一场雨,一天一场雨地下个不停。

大哥在工地搭起个棚子,整天整夜住在工地照看,砌起的墙被泥水浸泡吸向下去几乎也是天天用盆刮水,在西侧的水沟中不用下网,直接用盆就能舀起鱼呀、龙虾什么的,吃都吃不完老百姓盖房子不容易啊,那一场场绵绵不断的雨,下了个把月。

新房建好后,长荣大哥的工作也定归了,被分在二院的后勤部门由于工作能力强,上级领导让他主管二院的总务(后勤和设备工作),直至干到退休长荣大哥家,原先在恒大那块还有处老房子,有两个女儿盖新房时,上高中的大女儿不怕吃苦耐劳跟着老爸,在后面推着平板车,把借来的脚手架钢管拖到家。

后来,两个女儿相继成了家,大孙子也已长大成人,全家人幸福满满然而,退休后大哥不甘躺平享福,自己不断地充实退休后的生活,报名在老年大学学习不曾想,经过上老年大学,“欻”一下竟然成了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的会员,诗词、文章都有佳作。

两年前,又“欻”了一下,居然写了一本书,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名叫《黑流星》,它是一部纪实淮安市唯一一代煤矿工峥嵘岁月的散文,填补了《淮安工业记忆》里的重要篇章。

前不久,“欻”的一下,大哥又给我一个惊喜多年没住的老宅,被重新改造、装饰一新了我受邀前去拜访,那儿整个变了模样,门前的水沟没有了,变成了城市中街道里的一条小巷,名字更是好听叫芦衣巷巷里5号的地方,院门是精制的铁门,十分庄重而雅致。

门牌更是耀眼,专门的用心制作,彰显出主人的柔情和挚爱

这个门牌,便是一一“荣平居1991”听友人讲解,“荣平”二字,是他们夫妻两人名字里的各一个字啊!“荣平居1991”,这多么有文人的气质我想叫她“爱巢”,虽然通俗,但大哥大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着实叫人敬重。

走进“荣平居”,1991年的老房子模样,已经没有了,旧的格局布置,全部被设计为现代化了,被人文化了现如今,这里是息歇的地方,是看书、娱乐的地方朝南的进户门旁,没有了砖头的墙面,取而代之的是一整面透明的玻璃。

采光率百分百,无一处死角这临近门里,是布置成小憩的开放式的茶室,背景墙是书架,面前的桌子上放有一套茶具,以及几个盒子盛装的水果、瓜子三、两友人围坐桌旁,聊天侃大山,好不惬意

隔壁的西间,放置着乒乓的球台,是健身煅练的场所继续走向里面,左侧的屋子是看牌打掼蛋的休闲地方;右侧的屋子是洗手间“荣平居”的内部格局,基本上布置成一个“田”字一竖到底暗成走道;一横的西头,是走向二楼的楼梯走道,其对面一间为储藏室。

来到二楼上,别具洞天,中空的钢化玻璃,组装成了南面的整体墙面人坐在屋里,就享受到了阳光房的温馨这里,就是长荣大哥的精神港湾,南侧背景墙是满满当当的一壁图书想想也是,大哥落笔成文,开口能诗,必须是要有苦读书的静静港湾来停泊。

那写字桌上中央放置的一台电脑,不就是探寻“文学”海洋的雷达二楼的阳台,被布置成了精美的小花园,花台的土面上,是刚铺洒上的绿色草皮,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在这儿,最吸人眼球的,是一旋转而上的整浇的混凝土楼梯,粉刷成牙黄色。

它既是走上二楼顶层的踏步台阶,又是非常有动态美的装饰品道具拾级来到楼顶,好像与蓝天白云亲近了不少,放眼四望,高楼大夏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一座座错落有致,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微风从脚底绕过,掀起了衣边在摆,亦荡上了心头。

好美好诗意的神仙住处,叫人流连都不想走了这里的芦衣巷,是根据“芦衣顺母”的故事而起的巷道名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周闵损,以德报怨的孝顺,感化了众生闵损生母早逝,父亲续娶后,继母生下两子继母偏心,冬季给亲子穿棉衣,却给闵损穿填充芦花的假棉衣,导致其无法御寒。

闵损为父亲驾车时因寒冷颤抖掉落缰绳,遭父亲鞭打后衣裂芦花飞出父亲发现真相,怒而欲休妻闵损跪求父亲留下继母,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感动应允,继母悔过,从此视闵损如己出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父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在孔子学生的孝道美德润泽的地方,生长于斯的人们,是何等的荣幸和有出息长荣大哥本是个农村的拾粪娃,后来成了我市第一代煤矿工人,也是最后一代的煤矿工人我们清江市奋战在徐州市的煤矿工人,他们为家乡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矿友甚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退休后,大哥以一颗敬畏之心,深情地拿起笔,写下了15多万字的《黑流星》以缅怀死去的矿友,以留下历史的脚印在芦衣巷这个地方生活过的长荣大哥,还是个有炽热感情的诗人,他用朴素无华的字词,叙述出感人至深的两位老人,塑造出他们青春的灵魂,不屈不挠的生命活力。

这首诗就是《两座山》大哥这首诗的用情至深,我拜读过后,一下就想起了同样用情至深的诗人柯岩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她们同样都很让人感动点击可读:【生活随记】两座山|| 周长荣那天在“荣平居”,几位友人受到长荣大哥的盛情招待,大哥独自一人亲自料理晚餐,忙得井井有条,不比饭店的大厨差到哪里,我们好有口福。

现在能在家里边做一桌饭菜,招待友人,真的少之又少了平时三、五个朋友在一起喝酒,都是下饭店就连逢年过节的家里亲戚在一起聚会,全都选择去酒店那天能在装饰全新的“荣平居”里,吃到主人家亲自操厨的饭菜,幸运得无法言表。

千言万语,都在手中的酒杯里只有开怀畅饮,方能表达对本家大哥的敬意“荣平居”里的厨房,是连接在主体房的西、南处,属半独立在外的结构向着院子里朝东面的是大玻璃窗,不仅釆光透明好,还可以望到院子里的景观做饭菜的间隙,不时地能偷闲歇一会,放松下心神,望向院子上边的天空。

傍晚,天还大亮的时候,本家大哥找到我讲,把院内的电动车,挪动一下位置原来,厨房南边与院墙近两米宽的夹道里面,有新置办的铁质锅腔子,等会要做小鱼锅贴噢,我恍然大悟,难怪锅腔上有一口大铁锅,这是要弄正宗的烧小鱼贴锅塌饼了。

这感情用得太炽热,让人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只可惜当晚6点外,下起了雨,无法烧锅腔了面对着长荣大哥的,一一“荣平居1991”,看着就有厚重的年代感或许是酒喝多了原因,在骑车回家后,我突丌心生奇想,这“荣平居”是休闲自乐的寓所,如果我拥有的话,把她变成“私宴”的沙龙会所,其不妙乎?每天只预约一桌酒席,一帮志向相投的友人,相聚聊天,斗诗泼墨,健身乒乓,围桌掼蛋,唱歌吹拉。

相邀到楼顶平台上,围炉煮茶,漫话天地、人世间,话说花街、清江浦…… 这里,可成几多好友的私密空间,也可是品味淮杨菜的小巷深处愉悦了大家,同时我也能赚取一点碎银,这是多美的事啊“荣平居1991”,瞧着好亲切,就好像不那么陌生。

为什么呢?其实,这次来拜访是第一次想了好久,没想通透当我站到二楼的顶层上,望向远边的一片天际,心中如云在翻腾啊,“清江浦1415”,600多年来,您就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再俯瞰我站着的这地方,一一“荣平居1991”,她与清江浦1415,多么山水相连呀。

一个,是一条河流,流淌了多个朝代;一个,是一坐房,经过了30多年,几经风雨河流,从繁华到冷落,今复又繁华;房屋,从居住到闲置,现如今成为文化娱乐的寓所,烟火味重生,是个精神的家园“荣平居1991”,就像是一根有榫头的木柱,深深把头插进“清江浦1415”的卯眼怀抱。

她们共同支撑着咱们“淮阴〞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大厦领悟于此,我终是想通透了,这应是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周玉林退休准老头与文字为邻,闲时溜达下往期作品荐读:上下滑动可读更多文章打夯双重的快乐摇篮摇啊 烘篮烘那双迷人的眼睛晴天里一声巨响吴公祠飞檐走壁的大公鸡春天般的温暖桶儿糕从闸囗到杨二庄小河水满到大河我见到了从珠海回淮的“家人”蒙老师

夏天的雨又见陈师傅五斤干面与十斤干面老同学“九雁”上篇我的结巴爸爸热敷眼睛不宜过热想起小街上的姨奶家炉火熊熊几度春秋话说糊骨子60年代的机面条岁岁香袭人听谢局讲五哥的故事从前年的味道新年音乐会随想蓝天 白云 凉棚

飞舞在冬天的落叶(下)飞舞在冬天的落叶(上)巷道口杀鱼拽出鱼花飞过院墙的米袋冬天里小街和小孩水里旋下的蜡雕小街街尾有座好玩的工厂妈妈的大寿街坊们喊嗯妈叫大鹅妈、 小鹅妈熊大爷和儿子陈狗南墙根晒太阳的癞蛤蟆

小街上空降来的最高行政长官国禾的凉粉摊小石磨 拐啊拐石大爷和他家的毛厕小街上的刘家街东面飘过来吆喝声卯 姑 的 小 街老街巷里拜观音梦中望乡街依旧五月,请你听一听春天里,响起《北国之春》追“灯”才是切实的

小草进入了青春期 钢琴和我的半分缘 小雨一点丁尼大 去鼎泰公馆 读《面絮》有感 有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 后知后觉 幸福的模样 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五个女人 与“手袋” 习作偏也有花絮 水悠悠来 情亦悠 【生活随记】弥足珍贵的画传

【生活感悟】岸上柳 【生活感悟】爸爸的小尾巴 【生活感悟】感知落差 【回忆】我的爸爸是木匠 【生活】新年漫步楚秀园 【过往】浴帐的前世今生【过往】曾经的这条街有家明泉池【身边人】疫情里的思念同学家的堂妹

面食里的乡味 心中那扇对开的铁门有女如斯,足也春节“圆”舞曲过去的年是用来忙的我的婚姻三十年少尉班主任走了还没走远的小街裱骨子小夜曲丫头 你大胆地往前走笑语欢歌滋滋乐四十年后再相会运河文韵采春的希望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投稿邮箱:haqjprj@163.com友情提示: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3.投稿务必原创且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