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民俗_新年民俗画硬核推荐
春节习俗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民国时期,春节祭祀及娱乐活动自腊月中旬起。腊月十六敬土地,祈求保护一方平安,五谷丰登。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从腊月十五到月末自择一日,全家团聚,并邀请至亲好友,举行家宴称为“团年”。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日
春节习俗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民国时期,春节祭祀及娱乐活动自腊月中旬起腊月十六敬土地,祈求保护一方平安,五谷丰登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从腊月十五到月末自择一日,全家团聚,并邀请至亲好友,举行家宴称为“团年”。
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日,贴门神、春联、挂红灯笼当晚全家守岁深夜11时至凌晨1时(春节头一个时辰子时)称为“开春”或“交天”,家家迎诸神下凡,在庭院摆供桌、点香烛,叩拜四方,对天朝礼,谓之迎接各路神仙,俗称“出天方”。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正月里闹新春顺庆的百姓爱说:“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九龙十虎、十一猫儿十二鼠、十三十四抱鸡母”十五闹完元宵过年结束正月十三至十五日,各街扎彩台(以小儿或成人化妆站台上,或扮戏剧人物场面由人力推行游街,又叫社火亭子),还有旱船、莲宵、蚌壳仙姑等游街穿巷。
白天则有狮子、龙灯向各商号、民户拜年,铺户则封发“年礼”出“礼”重者,即在其门前街道或院中表演每晚有龙灯、车灯演出20世纪50年代后,春节前团年习俗依旧正月初一至初三,为国家法定假日,有各种文艺表演除传统的龙灯、车灯外,有秧歌、腰鼓队等上街表演。
1958年,提倡“移风易俗”“过革命化春节”机关、企业职工和居民节日三天送肥、植树1977年起,春节期间城区内高大建筑插彩旗、扎彩色牌坊、张挂彩灯,机关、单位大门挂宫灯、彩灯、大圆灯贴春联习俗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中迅速恢复。
舞龙耍狮、秧歌队、彩车、莲宵、高跷等文艺表演相继出现在大街还举办过灯展、灯谜竞赛等活动倒衙顺庆民间有倒衙的说法所谓倒衙,就是腊月十六后,官府衙门就关门不理政事,准备过年了民间也正式开始办置年货,有的人户已开始请客团年了。
街上也开始贩卖烟花爆竹,偶尔也可听见一两声爆竹响声,明确地告诉大家,年真的来了祭灶神农历腊月二十三,各店铺、作坊开始封斗挂秤,停工歇业这一天,家家要扫尘,古时称除年,民间叫打扬尘最初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
现在,顺庆城乡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搞大扫除,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迎新年传说灶王爷(也有称灶王菩萨、灶神的)为一家司命之主,职管人间善恶腊月二十三日晚,家庭主妇在灶房、灶头上点清油灯,摆糕点茶食等供品,化纸帛叩拜,向灶王虔诚祭祀,乞求灶王爷隐恶扬善,为全家美言,故有的地方也称为“赞灶”。
腊月三十日除夕夜,以同样礼仪接灶王爷返临人间
图源:新华社贴春联古时人们把桃符插在大门旁,驱鬼镇宅后来人们为了驱邪免灾,求保平安,还刻着灭灾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我国春联之始春联成为新春佳节的标志,无论是官宦门第,还是耕读之家的平民百姓,新春贴对联成了年末岁首的头等大事,有的融文学、书法为一体,向人们昭示着主人的志向和生活情趣。
沿袭至今,每当新年来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如今,每当岁末隆冬时,顺庆的众多部门在举办“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之际,聘请书法高手,到现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当然,过年过节,城乡百姓也乐意花钱购买印制的春联。
贴门神过去,顺庆城乡大门多是对开门两幅门上各贴一位门神,“神荼”“郁垒”,也有贴秦叔宝、尉迟恭的据说贴秦叔宝、尉迟恭起于唐太宗李世民说李世民生了病,常常听见宫中冤魂鬼哭神嚎,以致夜不成眠只要秦叔宝、尉迟恭二位大将全身披挂的身影站立宫门两侧,宫中就平静了。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一直在身前护驾太辛苦,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画于宫门上,称为“门神”这一宫廷习俗流向民间,时至今日,门神的图像依然以秦叔宝和尉迟恭为原型如今,春节贴门神的习俗在城市已不多见,但在农村仍有过年过节贴门神的习俗。
贴年画早年,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挂桃符以辟邪,后来逐渐变化,至北宋时代,衍生出木刻水印的版画,这就是年画随着时间推移,年画的题材、样式风格也日趋多样,但最多的是月粉牌没骨工笔年画,内容有表示五谷丰登的春牛、天天向上的婴儿、福禄寿喜及意味风调雨顺的花鸟风景等。
1949年以后,年画在传统画面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描摹祖国大好河山、表彰古今英雄人物、描绘幸福生活的园地如今,城乡人家虽说大门的结构与形状有变,但贴年画的习俗依旧而且,年画的种类、画面的内容更为丰富最为常见的是,家家户户倒贴“福”字图案,寓意“福到(倒)”。
吃年饭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饭,称为“吃年饭”,又叫“吃团年饭”吃年饭时间很长,过去有的人家甚至吃到天大亮,以示“越吃越亮堂”、新年财源广之意老南充(顺庆)人家,大凡吃年饭都讲究摆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且少不了腊肉、香肠、好酒等。
如今,一家老小吃团年饭并不只限于腊月三十晚,有的安排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白天晚上均可)如果年前来不及,则安排在正月初,甚至是正月初七(俗称为人过年),即便是吃在十五之前,民间也通称为团年饭
洗客膝头客膝头儿就是膝盖大人小孩在春节前要洗澡,即使过去用热水不便,天气寒冷,大人忙于经营,不能洗澡也要抹身,起码洗脚要过膝盖小孩怕冷不肯洗脚,就哄他说“三十夜洗客膝头儿,好去碰饮食吃”所谓碰饮食吃,是指别人家吃好的,赶巧碰上,受主人家邀请进坐,若是小孩,主人家则会夹一块饭桌上最好的东西给他吃,小孩吃着东西,欢欢喜喜跑回家告诉大人。
在那时大家生活都十分艰苦的境况下,能碰见别人家吃好的,那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守岁大年三十夜通宵不睡,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谓之“守岁”这天晚上,各家各户都提前分期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饭后,一家人挤坐在火炉旁,摆龙门阵闲聊。
守岁之夜,有小孩向长辈讨要压岁钱的习俗(有的长辈则把“红包”压在小孩的睡枕下)有的人家,则在守岁之夜,烧起锅灶,为小孩炒制过年最为喜爱的苞谷爆花、苕糖片、花生、瓜子等小食品初一行顺庆一直有“初一行”的习俗。
正月初一是街上最热闹的一天,也是“年”味最浓的一天正月初一不挑水、不串门、不劳作,但一定要出门,特别是乡下平常不容易上街,趁大年初一赶街看热闹这些乡下姑娘、媳妇穿戴花花绿绿,对城镇的人来说也十分稀奇,也成为一道风景线。
有首儿歌是这样的,“乡里妹儿,上街来,脚上穿的花花鞋(孩)”,城里的人则会爬西山、寻清闲这天,人们都要换上新衣服,即使比较贫困的人家,也会穿上整洁的衣服,男女老少,邀友结伴,城里人跑到乡村,乡下人涌进城里。
大年初一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旧时是由民间自发举办,寺庙里的庙会,街头上的龙灯、狮子、高跷、耍火弹子等,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放鞭炮鞭炮又称爆竹,有两千多年历史古人在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
清代程允升《幼学珠玑·岁时》中有“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之句爆竹和桃符都是驱鬼祛邪之物,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如今,顺庆民众每逢春节都要买来不少鞭炮、礼花,于春节期间燃放,除夕夜更是通宵达旦,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时下鞭炮五花八门,品种繁多,诸如小鞭炮、电光炮、射天炮、千头鞭炮,还有能现变幻之状、喷出种种颜色火焰的“烟花”等等,使节日活动更加绚丽多彩,传统的民间节日更加生机盎然春节拜年是一种极富人情味的礼仪习俗新年伊始,人们走亲串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
拜年在川北农村较为讲究,一般都在正月初二,尤其是小夫妻邀约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拜新年”如今,拜年的方式变化较大:有的采用邮寄贺年卡,有的采用电话拜年,现在多用手机发短信、微信的方式,输入迎春的诗词、顺口溜等文字,相互恭贺新禧。
吃春酒在正月十五前请客,叫吃春酒由于这段时间,务农者比较闲,经商者也已经忙过,生意清淡,在一起喝酒请客是最惬意的事同时,此时的请客对象,往往不限于亲戚之间,而是更加宽泛,请客既是对去年的总结,也是对来年的展望。
所以,相互请客,喝酒吃饭现象比较多,这种现象,民间又称为吃转转席偷青在顺庆一些乡镇,还延续着“偷青”的习俗这本是湘赣人家的传统习俗,后来流传到川东北,体现了移民文化的特点所谓“偷青”就是在正月十四日晚,村民打着灯笼到别人家地里偷青菜。
这实际是一种恶作剧,所谓“偷”,又并不“偷”走,只是把人家地里的菜砍倒,但不拿走其目的就是等候第二天早晨“听声”,恭候挨骂,说是主人家骂得越凶,挨骂的人这一年运气就越好说是有个叫“黄狗”的男子娶了媳妇初嫁过门,媳妇不知道当地习俗。
到了新年正月十五早晨,发现自己地里的青菜被割了,全部倒在地里,气得跳脚大骂,从早骂到黑,中间不歇气,不喝水,还不骂重复的话以后大家就专偷她家的菜,就听她骂,而全村人在她的骂声中喝酒吃肉,高兴地过了元宵后来也不知谁编了句俗语,叫 “黄狗骂青天,越骂越新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稿: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徐州民俗博物馆_徐州民俗博物馆开放时间不看后悔
Day 1:汉文化与历史深度游上午:徐州博物馆 + 户部山古民居徐州博物馆(免费,需身份证换票)地址:徐州市云龙区和平路118号特色:馆藏汉代金…
-
杨家埠民俗文化古村_杨家埠民俗文化古村策划环境分析这都可以?
2012年,杨家埠成为潍坊市第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002年,杨家埠被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民俗风情…
- 一夜鱼龙舞打一民俗风俗词语_一夜鱼龙舞打一四字民俗风俗词语墙裂推荐
- 宜昌民俗文化_宜昌民俗文化巴山舞真没想到
- 印度文化与民俗_印度文化与民俗图片这都可以
- 游艺民俗_游艺民俗名词解释学到了
- 幼儿园大班健康民俗优质课_幼儿园大班健康民俗优质课视频教学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