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_东北民俗文化越早知道越好
【“俗”说冰雪文化】作者:隋丽(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副教授)“烈风吹雪一丈深,大布缝衫重七斤。”北风烟雪,天寒地冻,冰雪和寒冷给了辽宁这片土地以特殊的磨砺,也赋予了其坚韧的地域性格,苦中作乐、自得其乐的从容彰显大气和洒脱。抽冰尜是东北地区的小
【“俗”说冰雪文化】作者:隋丽(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副教授)“烈风吹雪一丈深,大布缝衫重七斤”北风烟雪,天寒地冻,冰雪和寒冷给了辽宁这片土地以特殊的磨砺,也赋予了其坚韧的地域性格,苦中作乐、自得其乐的从容彰显大气和洒脱。

抽冰尜是东北地区的小朋友冬季最喜爱的冰上运动之一宋燕军摄/光明图片过去,冬捕算得上是获取食物最辛苦、最隆重的一种劳作,也是带有专业化色彩的一个行当曾经,嫩江流域、辽河流域、兴凯湖和贝加尔湖都有冬季凿冰捕鱼的传统。
祭祀仪式过后,人们开始凿冰窟窿下网,一网上来,能捞几百斤鱼辽河流域河沟纵横,冬季是捕鱼的好时候辽河冬鱼味道鲜美,以抚顺大伙房水库的冬鱼为最据记载,辽金时期,辽帝喜欢吃冬鱼,对冬季捕鱼情有独钟,经常率百官到“春捺钵”凿冰捕鱼作乐。
过去,爬犁是冰雪天气中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又称扒杆、雪橇、冰床、拖床,满语称为“法喇”清代阮葵生所著的《茶余客话》中记载:“法喇,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龛,引绳如御利行冰雪中,俗呼扒犁”爬犁以木杆为架子,没有轮子,一般用牛、马拖拉,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如女真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也用狗、鹿等动物来拉。
冰雪中,人们会巧妙利用各种“坡”,随手用木杆、皮毛等辅助工具提高行进速度,实在没有家伙什,鞋底也可以作为滑行工具拥抱冰雪,创造快乐东北人在与冰雪共处的过程中,乐此不疲地借助冰雪来进行娱乐和竞技辽宁人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冰上的游戏和运动。
《满文老档》中曾记载了太子河上一场精彩的冰球运动和冰上游戏:天命十年正月初二,努尔哈赤率领贵族子弟、汉官及家眷们,来到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贝勒和随从等玩过冰球之后,又在冰上各处置银钱,让众女眷于冰上奔跑取银钱,有人摔倒在冰上,努尔哈赤和众人哈哈大笑。
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已经能够穿着冰鞋在冰上踢球和进行带有竞技性的速滑了,场面定然热烈非常射球、抬杆、跑冰鞋、拖冰床、打滑溜、雪地走,抽冰陀螺、冰上抢球、“单腿驴”、滑冰车等,也是老少咸宜的冰上娱乐方式。
除了这些体育类的冰上娱乐之外,在辽宁满族聚居的地方还有正月十六轱辘冰的习俗正月十六晚上,妇女们结伴执灯,来到冰面上,卧在冰上左右翻滚,一边翻滚,一边诵念“轱辘冰轱辘冰,腰不疼,腿不疼”“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
作为冰雪世界中最静默的存在,冰灯为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浪漫的诗意旧时普通人家把水桶里冻出的冰块或者冰坨,凿开放上灯捻或蜡烛,就做成了冰灯,别有一番古朴天然的情趣一些士大夫则以矾水凝雪成冰,精雕细刻一些人物花鸟等,夜晚放上灯,惟妙惟肖,美不胜收。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已经有了造型多样的冰雕、雪雕艺术冰雪世界映照着热气腾腾的百姓日常生活冰雪民俗不仅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文化选择和文化适应,更是辽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和财富,孕育着未来冰雪经济的文化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9日09版)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东北民俗博物馆_长春东北民俗博物馆干货分享
是东北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类别最全的民俗综合型博物馆。馆内还原了东北各时期各民族,民俗事象以及生活劳作的场景。…
-
东北民俗博物馆门票_东北民俗博物馆门票优惠政策一看就会
6月28日长春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可免费参观 资料图在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开馆一周年之际,该馆以“多彩民族,魅力民…
- 东北民俗文化_东北民俗文化景点推荐燃爆了
- 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_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介绍学到了
- 独龙族的民风民俗_独龙族的民风民俗是什么没想到
-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_端午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这都可以?
-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_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作文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