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散文家谈散文_散文家谈散文的弊端

散文写作的难度与美学圭臬——深圳作家胡笑兰散文说作者:周思明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广泛的包容性和独特的表现力,吸引了许多文学创作者投入这一文体的写作。从古代的《古文观止》到现代的《美文》,散文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散文家谈散文_散文家谈散文的弊端

 

散文写作的难度与美学圭臬——深圳作家胡笑兰散文说作者:周思明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广泛的包容性和独特的表现力,吸引了许多文学创作者投入这一文体的写作从古代的《古文观止》到现代的《美文》,散文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然而,正是这种广泛性和多样性,使得散文写作的难度与美学圭臬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梁宗岱曾说过:“真是诗的唯一深固的根基”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诗歌,也适用于所有文学形式,表明真实是一切文学的基础,一切写作都是从真实出发,最终回归真实的精神旅程。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被认为是最接近日常真实的写作形式它不加修饰,也不刻意构建结构,因此,散文的真实是最直观的,代表了文学真实的底线优秀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记录,更是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生活中挖掘深层次的意义。

散文写作者需要深入生活,深思人生,才能写出具有深刻性的作品深刻性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更在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优秀的散文作品往往能够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散文写作不仅需要真实和深刻,还需要一定的技巧。

观察、体会和艺术表现是散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观察是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体会是对内心感受的深刻领悟,艺术表现则是将这些观察和体会转化为文字的能力作为一个文学评论人,我对胡笑兰的散文,关注很久了她的散文多为普通人立传,为小人物代言,但透过这些普通人、小人物,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命运感与心灵史。

这是因为,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是不可分割、彼此相连的;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个体,其实都是一个民族的细胞和分子;前者是后者的最小构成,后者是前者的集合或共同体用哲学术语表达便是,没有与共性截然割裂的个性,也没有舍去个性的共性。

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

《拾花记》胡笑兰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胡笑兰散文集《拾花记》,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带着生命的体温,用有温度的文字叙世事、道世情、写心灵能够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作者必须对所写人和事有深刻的认识与体验胡笑兰用自己的写作智慧和文学才华告诉人们,写散文不独是写自己,而是围绕着自己这个“核”来展开对大千世界、各种人事的书写,从而让读者领会到个体与民族、命运与灵魂、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和统一的微妙关系。

在散文《父亲的香云纱》中,胡笑兰“透过飘渺的岁月,带着温热的呼吸”,回忆父亲的故事,父亲的言行,父亲的形象,父亲的一切在《父亲的目光》中,作者把父亲的目光称为“睿智的目光,疼爱的、鼓励的、欣慰的目光”,而围绕这些点,她展开细节。

传递给人的是真实与细腻而父亲“坐到窗下,在早晨的暖阳里眯细着眼睛,品咂着,就如品咂着他那传奇的过往,绵长细碎而幸福的日子”,则是父亲老年时的怀旧,给前面的表达一个注脚,隐藏意犹未尽的神秘也充满了一个女儿对亲人的绵长思念和永恒记忆,那目光总是在作者的梦里,在作者的眼前不断出现,从而引起共情。

说实在,写亲情的散文,在如今的散文界,可谓汗牛充栋,多如牛毛,稍不留神,就会写成一笔流水账但胡笑兰笔下的亲情散文,由于注重细节的具体真实和情境的营造,事物描述生动可感,就避免了上述的弊端,读后并不让人感到套路和重复。

因为独特,因为个体,所以新鲜写人如此,写物亦然在散文《陶韵》中,胡笑兰写到了故乡的小缸窑,写到了窑厂土陶工艺,写到了那各式各样的泥坯,以及窑尾的烟囱冒出灰白色的烟雾,由此牵扯出了故乡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以及令其难忘的事物,诸如父亲的茶,母亲的泡菜,被锯了几天才倒下的老槐树……这带着人的情感和人间烟火气的文字,如同俄罗斯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读了能让人联想到生活。

在《仰望河流》一文中,胡笑兰写到了老家老家是一个有山有水之地,山是青绿的山,水是清灵的水,山上还有座庙而老宅前的浣河,上承山泉,右濒菜子湖,下接滔滔长江河水清澈灵动,四季涨涨落落,或丰盈壮阔,或清丽婉转,景致变化多多。

读这样的文字,很自然地,让我想到了沈从文,沈从文对湘西故乡的描述,是如此的细腻而多情,而胡笑兰的文字,在我看来,冥冥中与沈先生有着某种神交它如《一花一世界》《仰望河流》《能不忆江南》《缘起深圳》《深南大道》等散文,通过对自然事物、本土外地的灵动描述,寄托着作者独特的心灵感受与人文情怀,读来饶有兴味。

胡笑兰在深圳大鹏云兮诗画院举办“文学与写作”讲座胡笑兰,安徽安庆人,现居深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北方文学》《天津文学》《广西文学》《青年作家》《红豆》《青春》《火花》《海燕》《牡丹》《散文百家》《文艺报》《解放日报》《生活周刊》等报刊。

为多家刊物专栏撰稿,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广东省“华夏杯”征文二等奖、中国林草局全国征文特等奖等诸多奖项,散文入选《202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皖西南文学作品精选》等多种选本散文集《拾花记》获“方苞文学奖”。

胡笑兰是能写的所谓能写,一是指她的散文质地的精良;二是指她作品的高产在我的本土散文阅读经验中,她的成果堪谓丰硕她的散文题材是平凡的,但形成的意义却不平凡,这二者构成了一对悖论胡笑兰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说:诗歌、小说、散文,无论哪一种文体,没有优劣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而散文,无疑是胡笑兰最热爱也最拿手的文体,没有之一散文最忌“为赋新词强说愁”,它必须有感而发,让读者读后或感动,或陶醉,或悲伤,或欢乐,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次第发散出来深谙散文三昧的胡笑兰,其作品凸显了这一特色。

胡笑兰的散文选材,有质感,富情感,加之文笔细腻、鲜活、生动,写出了中国气象的文字在古典文学浸淫日久,胡笑兰的文笔自带特色,附着古典文学的隽永,凝练,神韵灵动的文字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各种刊物相中,隔三差五就有作品问世。

在胡笑兰的散文世界里,可以看到作者的身影和心灵她的散文,总是能把自己放进去,把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她的散文自由灵动,真诚可信本来,散文就是非虚构文学,在胡笑兰这里,一直是把这点奉若神明的这与某些当今某些作家把散文当小说来写,故意在散文里掺假、兑水、虚构、神化的做法相比,显得“笨拙”与“落伍”。

但我笃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写真情实感的散文更有生命力,更能得到读者的信赖和青睐

胡笑兰(左二)参加南山区文联新书发布会散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与诗歌并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古代散文名篇流传至今的,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归去来兮》《岳阳楼记》等等。

作者坦言,她的文学发蒙较早,乃从小学开始;作文被受教的语文老师喜欢,以至于长大后,她也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以及一个成果斐然的散文作家胡笑兰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自觉的领会和习得当然,我也相信,胡笑兰对外来文化、外国文学、西方经典,也是有所吸收和借鉴的。

读她的散文,不难捕捉到其中所蕴涵的西方文化色彩,予人启迪的现代哲思胡笑兰的散文集《拾花记》表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它以“人”或“民”的个体言说方式,凸显新时代国民性的审美表达,可谓一部私人视阈中的民族心灵史,而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其作品的灵魂与主导。

她的散文,以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为创作资源,致力于对世相的刻画,对人性的开掘,对人心的体察,凸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审视,对精神的追索就此,我同时写了四个深圳作家的散文写作胡笑兰居其一。

就其在题材选择、艺术体现、思想开掘等方面,可圈可点她不刻意追求内容上的奇崛冷僻,但也不乏新奇比如她写父亲,“我的商人父亲”并不是惯见的仅仅是受苦受难的形象,而是在苦难中磨砺前行她的父亲还是有情趣的父亲,有智慧的父亲。

故而给人以不一样的体验,或者说对生活的新认知她在人们熟知的生活领地进行艺术的深掘,运用点铁成金的功夫,注重自我独特生活经验与真实阐发以文字表述的情真意挚作为散文写作的美学基本圭臬,辅助以文学、文字表现技巧,可以说这个追求贯穿了她的散文写作全过程。

她之于散文的追求与表现,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