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民俗文化_春节的民俗文化作文300字原创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春节申遗成功有何重要意义?——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春节申遗成功有何重要意义?——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申遗成功意义非凡,其中有何历史文化内涵?为什么说申遗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日前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中国申遗成功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有什么意义?王杰:春节申遗成功对于中国及全球华人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首先,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与保护作为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团圆、祈福等价值观通过申遗,春节的文化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相关的民俗传统如剪纸、舞狮、灯会等也能得到更全面保护与传承,为后代保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人而言,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维系家族情感、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申遗成功使春节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大幅提升,为华人社区举办春节庆祝活动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也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还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全球文化交流作为一个全民共享、开放包容的节日,春节的文化价值超越国界,具有世界性,为各国文化间的交融互鉴搭建了桥梁可以说,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弘扬,更为全球华人带来了文化认同与凝聚的力量,同时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
中新社记者:春节申遗成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何影响?王杰: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成为加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新契机春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通过申遗,春节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获得了国际认可,为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更高平台。
同时,申遗也为其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中国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
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文化动力此外,春节申遗成功也为中国的公共外交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春节这一全球化传播的平台,中国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身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说,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中应有的地位,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4日,正值农历甲辰龙年元宵,第十九届欢乐春节游园会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启幕,吸引数万民众同闹元宵图为舞龙演员们叠罗汉炫技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摄中新社记者:目前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在您看来,这意味着什么?。
王杰: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丰富性和独特性的高度认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语言、技艺、表演、节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传统这一成就表明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同时,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能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和保护,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注入动力这不仅有助于非遗项目本身的薪火相传,也激励各级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其他非遗的研究、保护和推广,从而形成保护非遗的良性循环。
此外,这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名录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非遗项目,世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核,增强中国的文化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
最后,中国通过分享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贡献总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数量居世界第一,既是中华文化的荣耀,也是世界文化的财富,对中国文化传承、国家形象塑造和世界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2024年2月11日,游客在春节假期逛北京地坛庙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王杰: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意义重大,也面临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第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一个长期的挑战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迁,春节的许多传统习俗,如剪纸、舞狮、年俗仪式等,逐渐淡化或简化同时,春节的商业化倾向日益加重,传统文化内涵可能被消费主义所冲淡如何在传承核心文化价值的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使春节在年轻一代中保持吸引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加大春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体系,涉及多个领域的非遗项目这些项目的传承往往依赖于特定地域和人群,但随着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加速,传承环境和传承人群面临流失的风险如何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在新环境中得以延续,是一项长期挑战。
第三,国际传播中的文化误读和同化风险春节的国际化推广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机遇,但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可能出现文化符号被误读的问题此外,在与其他国家节日文化进行互动时,可能出现“本土化”过度的现象,使中华文化的标识性受到削弱。
第四,如何利用春节申遗的成功效应推动其他非遗保护,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议题申遗成功只是起点,如何将春节保护经验应用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还需进一步探索春节申遗成功后,面临传承与创新、保护与传播之间的多重挑战。
通过多方协作,制定长效保护与发展机制,春节这一文化瑰宝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完)受访者简介:王杰,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
在《哲学研究》《文史哲》《人民日报》等核心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及图书评论300余篇,出版《中国哲学十八讲》《家风十五讲》《家训二十讲》《政德日课》等,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公开课》(上下册)等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春节民间民俗_春节民间民俗有哪些没想到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虽然“年俗”“年味”逐渐变淡,但是年俗还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北方习俗为例,腊月初八,做腊八醋,到…
-
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_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放爆竹燃爆了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春节到来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的习俗活动,而在传统的习俗当中,每天的习俗活动都有所不同,那么春节习俗有哪些呢?…
- 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_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有哪些这样也行?
- 大雪节气民俗_大雪节气民俗有哪些这样也行?
- 地方民俗文化_地方民俗文化及其特色新鲜出炉
- 东北民俗_东北民俗文化越早知道越好
- 东北民俗博物馆_长春东北民俗博物馆干货分享